有一种健康,叫做“情绪健康”!

第一次对健康有概念,是在我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PS:我是70后,今年44岁。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去看电影,开始放映前有段广告,内容是提示小朋友早、晚都要刷牙。我当时看到这个广告后感到很震惊,那是我生命中第一次知道原来晚上睡觉前也是要刷牙的,而且刷牙的正确方法是上下刷,而不是横着刷……

回家后我就立即将这个“新知识”告诉了妈妈,并主动要求早晚2次刷牙,但是由于之前很多年从来没有过睡前刷牙的习惯,还特别爱吃巧克力,所以还是留下了几颗蛀牙。

第二次对健康有深刻意识是妈妈生病以后,十几年前,父母结束了一直经营的生意,提前进入了退休状态,本来就身体虚弱的妈妈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有一次突然在街头昏倒,后来爸爸带着她到石家庄一所私人医院治疗了将近3个月,算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那时候不食人间烟火的我,甚至认为都是因为妈妈以前工作太拼,不注意身体造成的,殊不知为了尽可能给我和姐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她就算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当自己或者身边的人生病的时候,可能会想只要身体健康就好,其它的都不重要……

说到底,我们能意识到的健康其实只是“身体健康”,换句话说,是肉体的健康。

后来再活得久一些,我才渐渐发现,原来还有一种健康是一直被我们所忽视的,那就是“情绪健康”。

第一次让我关注到这个问题的还是我的妈妈,妈妈在退休后长期无所事事,而我又身在上海,无法给到她正常的陪伴,不知道从哪天起,我发现以前无话不说的我们好像突然变得交流困难起来,我说的话她不再能立刻领会,有时候还会颠三倒四,常常刚说的事马上又忘记,后来才从姐姐那里得知,妈妈患上了抑郁症和老年痴呆……

直到现在,我人在英国,每天都要在她睡前2小时给她打电话、讲故事,她神情正常的时候经常听到睡着,不正常的时候就会一直翻箱倒柜找衣服,还会和爸爸吵架,满满都是负能量。

我不敢说我的判断一定准确,但是妈妈之所以变成这样是综合因素造成的,比如说我16年没在她身边,而爸爸又是控制欲特别强的人,还有她自己的性格特别强……

但是我依然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那一代人读书少,并且不知道除了工作、子女以外,还应该为自己干点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兴趣爱好,甚至没有什么朋友,一个人十几年无所事事,光是想一想可能都会抑郁吧!

其实情绪不正常的人有很多,比如一代巨星张国荣,就是死于抑郁症。

就连我们自己,目前可能觉得没有问题,但是仔细想想,这是真的吗?

不说别的,就说随着互联网日益兴起的这个年代,我们的生活似乎全都转到了线上,我们在线上购物、线上读书、线上娱乐、线上交友……

网络时代的好处是方便,坏处是“太方便”,由于成本极低,所以让很多骗子甚至诈骗集团钻了空子,经常听到有大龄单身女性被骗钱财的事件,而我自己也亲身经历过很多骗子的各种招数,好在我有个原则,就是一概不出钱,所以最后没有让骗子得逞,而现在防骗经验越来越强,也可以轻易识破骗子的套路。

但我想说,值得思考的是那些真的被骗的女性朋友们,之所以会让骗子得逞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自己的情绪生病了。

每个人都不喜欢孤单,尤其是大龄单身女性,现实中的择偶机会很小,就寄希望于网络,期望有个能懂自己的真命天子,恰好在网上看到自己,然后一见倾心,非你不娶……

事实上,只有骗子才会给你提供这样的情绪价值,如果你就是那个“情绪黑洞”,那么就是骗子的 ‘perfect match’。

我们可以从道德上去谴责骗子,但是更应该关注的是自己的“情绪健康”,如果你能找到即使单身也能让自己投身其中并收获快乐的事,不再向外索求情绪价值,是不是当骗子出现的时候,我们更能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那些虚无缥缈的“甜言蜜语”?!是不是当对的人出现的时候,我们可以微笑着对他说“我自己一个人很好,但是有你更好。”

同样身为大龄单身的我,面对父母的老去、自己的孤单、未来养老的压力等等,我想我最能做的也是最该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情绪健康,生活还在继续,一样会事与愿违,我们能做的就是跳出自己的生活看自己,用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告诉自己,不管是什么苦难都会过去,所以没有必要提前崩溃;另外,就是给自己找到充电的方式,一个人之所以会抑郁,是因为体内的正能量都用完了,却没有办法给自己充电。我能找到的充电方式就是运动+学习+阅读+写作。

每个月可能都会有那么几天情绪不好,情绪不好时什么也不想做,可是无所事事只会带来内心空洞的无力感,而每天打卡式完成自己的 daily work 时,内心是充实而快乐的。

其实,就是这么一点差别,让你的人生变得不一样,也就是每天充点电,才能帮助那些需要消耗你能量去为他们充电的人,这些人可能是你的亲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

让我们做一个小小的充电宝,随时蓄能,随时供给!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一种健康,叫做“情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