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国海军航母战斗群作战体系展望

本文力图基于2020中国军队已有,或从公开资料显示在很近的将来即将具有的装备出发,展望2025年代003型成熟入役之际,以其为核心的中国海军CSG的特点及作战模式。

假设舰载ASBM是由现有的陆基战术导弹发展而来,尺寸上能装进 850mm 九米深坑的候选原型蛋只有东风11A(长度 7.5-8.5 m,直径 0.86 m,500 kg 战斗部,射程 700 km)。又已知从DF-16(射程800-1000)发展而来的DF-17(射程1800-2000)射程增益可以推算出加装水漂弹头后的“DF-11A”可以达到将近 1500 km 的射程。假设为了适应完全适装850垂发需要进行弹体瘦身修型,那么射程砍到1000-1200,当然也可以通过降低战斗部重量(作为比较鹰击83k弹头165 kg,鹰击12弹头 200 kg)增加射程。所以这里只能获得一个大致的射程。

在仅靠舰队情况下就获得了1000km级别的可靠反舰能力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推论,即四代舰载战斗机应该是一型以制空作战为首要目标的战机,甚至在隐身构型下可以不要求其制海能力,极端一点说就是“没有一磅用于对地/对海”。这个结论应该是和目前美国海军舰载机的实际情况有着极大不同的,本着“人家美国人怎么不这么做”的原则,因此我觉得这个推论一定会受到很多争议。

首先的质疑会是:假设空战体系中其他要素相同(E-2D vs 海盘,咆哮虫 vs 电飞鲨),2025年代一艘航母搭载的海四代在压制F35方面究竟能取得多大的优势?这个问题没有办法回答,这里只能指出制空作战是舰载航空兵的目标,至于达到这个目标用什么手段(常规 vs 鸭式,大推 vs 中推,单机战力 vs 堆数量),以及这些手段能有多大的效果在缺乏定量分析的情况下没有办法回答(反正也快揭晓了)。

其次:用什么来弥补海四代相对缺失的对地/对海功能。个人的答案是舰载GJ-11(对地),满血版三代舰载机(对海),攻击核潜艇(改进093或095),在可预见的将来我军并没有涉足域外陆地战场的需求,那么在执行制海任务时由舰载ASBM,空基YJ-12,潜射YJ-18配合形成饱和攻击,分别在1000km,300km,600km的距离上形成反舰版的“三位一体”打击能力。

截至目前,本文所构建的航母作战体系中包括力可靠的天基平台,一旦在极端条件下这一要素无法获得,航母战斗群如何在无卫星引导下持续获得可靠的态势感知?我们将目光转向截至目前尚未有迹象上舰的无侦-8。在空基发射的前提下无侦-8可以获得35分钟的发动机开机时间以及70分钟的滞空时间。这里面临的问题是,如果使用电磁弹射从海平面出发,无侦-8还能不能在航程缩水情况下保证x万米x马赫(这里的x根据不同的资料取4,5,6不等)的性能,就算可以,火箭发动机从海平面到1万米(轰六释放高度)这段的动力需要牺牲多少航程,会不会让海基无侦-8成为鸡肋,都是暂时无法回答的问题。一种可能的脑洞是给无侦-8挂上捆绑式助推器,另一种是类似在翼下挂载液体燃料箱。

综上,2025航母作战体系将融入我军在高超声速和无人作战等垂直领域取得的部分优势,避免在具体装备的层面上出现斗兽棋式的“对标”,力求依靠战斗群本身建立完整的侦查-监控-打击闭环,将反潜,反舰,和反导作战能力分布在舰队,突出建设航空母舰的制空作战能力和态势感知能力。

先想到这儿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5年的中国海军航母战斗群作战体系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