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评判,由来已久,无论赞扬还是责备,都贯穿于整部人类史中历史发展的每一个瞬间。赞扬与责备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上演,这是宿命,也是必然。毋庸置疑,有人的地方就有沟通,有沟通的地方,就有赞扬和责备。
我们每个人,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总是期望被看见,被他人关注到。而我们每个人,也在每天的人际交往中,通过各式各样的沟通方式,对周围人的好与坏有意无意做出评判。
这些充满着赞扬或者责备的评判,在亲子,朋友,夫妻,同事,陌生人等之间,不但运作,而且产生影响。可到底是产生好的影响,还是不好的影响,不取决于你到底用了赞扬,或是用了责备。它取决于,你的赞扬与责备是否占比合理,是否真实贴合实际,能够客观中立。
真实的反馈,合适的比例,诚恳而认真的赞扬与责备,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处理好我们身边纷繁的人际关系。
下面,我将结合本书《赞扬与责备》内容,对如何处理好赞扬与责备,从而提升人际沟通的能力,展开一系列通俗易懂的分析。
人类评判由来,赞扬理论渐衰迭代,责备排斥中评判不断进化
人类对赞扬与责备的强烈关注,在出生后不久就开始了。完全依赖他人,本能的与那些照顾我们的人建立亲情,让我们迅速懂得了他人赞扬的价值,与此同时我们也懂得了畏惧责备所带来的可怕后果。
①人类评判由来已久,是生存必不可少的元素
我们每个人,在出生伊始,就已经开始通过与周围人的接触以及评判,来迅速融入这个世界并很好地试着适应这个世界。
而美国心理学先锋威廉詹姆斯也认为,客观地理解他人世界与我们自己的世界极为相似但有明显区别的能力,是人类生存的必要元素。
可见,人类评判对于人类生存必不可少,有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就有人类评判不断产生出现。人类评判,伴随着我们人类历史的发展,绵延生息,直到现在。
②生命的生长中渴望被看见,本质是寻求关注
眼神里能承载许多评判,我们会快速的注意到其中的变化与含义,当望着我们的目光凝聚起来,而且长时间不动是我们脑中的情感中枢也会随之激荡,我们对不同类型的凝视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
从小到大,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评判能力,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并迅速成长。最终,我们学会察言观色,能够快速地从别人的眼神中,精炼而准确地提炼到对方的神情中蕴藏的态度,无论是怀疑,指责,厌恶,柔情,渴望,认同…无论多复杂的情感表达,我们都很容易一眼看穿。因为,我们时刻在寻求着他人的关注,尤其是身边人的关注。眼神交流作为最重要的一环,被我们运用地格外娴熟。
而除了眼神表达之外,评判话语也是必不可少的补充,我们同样在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够通过身边人的话语找到线索,判断出对方是赞同或反对了。
再从生理角度而言,判断出哪些是我们喜爱并希望接触的,哪些是我们讨厌并希望避开的,对于我们人类进化的安全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从评判中感知到他人态度,并迅速做出判断,显得至关重要。
但评判有时候会受到情感的影响,在情绪化的影响下做出错误的判断。因为评判的主观性,不太容易很好把控,我们可能会轻信直觉,或是被偏见和歪曲暂时蒙蔽,从而有碍公正与平衡。因此,想要做出正确的评判,需要我们更科学清晰地认识评判本身,深入并了解它本身。
③赞扬理论渐衰迭代,责备排斥中评判不断进化
赞扬对大脑的健康发育十分重要。
经常受到赞扬的孩子在三岁时能掌握更多技能之后,在10岁时也是如此。而缺乏赞扬的孩子,大脑反应则显得有些迟钝。
赞扬的妙用与弊端,以及如何解决
赞扬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双向沟通,孩子不断模仿父母,并对好的行为发出赞扬;而父母则可以通过赞扬鼓励孩子,促进其发展成长。
有研究曾表明,赞扬并非越多越好,沉浸式赞扬理论的过度使用,既发挥了一定的功效,又造成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式是赞扬孩子努力而非赞扬其聪明,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意识到自己能够培养能力,能够挖掘到自身的潜能,因此会更有自信心去不断奋斗,获得新的成绩。
责备,从接受中吸取教训,不断进化
虽然责备会给我们带来内疚感,羞耻感,懊悔感,会引发我们的情绪痛苦,会使我们有时候为了保护自己,而否认错误,推卸责任,指责他人。但责备,其实也有一定的好处。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天生排斥犯错,拒绝责备,但若真的已经犯错,反而是接受错误,听从责备,找到办法,努力解决,才是正解。在不断修正自己的过程中,深刻反省并重新认识自我,可以不断升级自己的评判体系,实现更好的人际关系。
家庭评判,朋友之交,伴侣相处,同事之间,充满赞扬与责备的肥沃土壤
①家庭评判与家庭制度,赞扬与责备充分发挥效用,养出听话懂事孩子
一个家庭评判制度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它是严格的还是通用的,是回应式的还是嵌入式的
父母将会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以及家庭评判制度对每个孩子进行赞扬或责备。而孩子同时也会对通过对父母进行观察,以及对自己家庭制度的了解,利用家庭制度中的赞扬与责备为自己谋取福利。青春期的孩子,还会偶尔据此挑战父母权威,父母则需要谨慎处理,才能避免家庭战争的爆发。
每个家庭都会以独特的方式使用积极和消极的词语。在一些家庭里,他们像是标签给一个人做出决定性评判,贴在人身上,而在另一些家庭里他们则是指南和向导,让人更能更积极的面对未来。
对于孩子的各种行为,好的不好的,父母应该采取赞扬还是责备?我认为应该就事论事,有理有据,该赞扬就赞扬,该责备就责备,该赞扬的时候别吝啬,该责备的时候也别憋着。同时,也要有一套明确的标准,按照统一的规则来执行,别让孩子觉得朝令夕改,摸不着头脑。
另外,无论是赞扬与责备的数量还是强度,父母都应仔细琢磨,小心拿捏,不断反省,及时调整,才能将家庭评判制度加以正确合理的修正跟完善。一个完善,健康的家庭评判制度,才有助于教育出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②朋友之交,友谊之间,评判系统不断优化提升人际关系,增进友谊发展
我们在家庭中学会了赞扬与赞扬与责备的一些经验,我是在更广阔的人际交往中也能应用的到,比如说在交朋友这个过程中。
我们对他人的评判制度及对独特的赞扬与责备分布方式的好奇感,通过友谊得到了满足。
我觉得朋友,其实是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一扇窗户,通过他们,我们看清自己,也希望“真实的自己”能被他人欣赏。可同时我们又恐惧将自己毫无保留地暴露而被排斥,所以我们会隐藏起缺点或者认为他人评判为不好的内容,来躲避同伴的孤立,只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到与朋友的人际关系中去。
苦乐参半的友谊,不仅我们了解到男女性别的差异,赞扬与责备体系的不同及各自准则,也让我们在无人交往的过程中或者被大家欢迎进入小团伙,或者被隔离在团伙之外。
与朋友交往时我们感受到联系感,团结心还有自我价值,缺乏友谊支持时我们检讨自己,改进自己,不断在挫折中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锻炼,修正,自己心中的那份评判表,以求将其变得更好。同时,我们努力学会怎样得到朋友提供的更多赞扬与支持,而非批评与责备。
也因如此,我们不但提高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更为以后寻找新的朋友,建立新的友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③亲密关系,伴侣之间能否延续赞扬,避免责备,是决定婚姻质量的关键因素
伴侣之间,如果双方懂得真诚地去赞扬对方的话,那幸福很有可能可以很好的持续下去;但是如果双方之间缺乏赞扬,充满责备的话,婚姻往往将会变得越来越苦涩,令人讨厌。
在一项长达40年的,涉及3000对伴侣的婚姻研究中发现,夫妻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关键不在于两个人是否争吵,而是在于赞扬相对于责备的数量。
责备对人的影响比赞扬更大,能引发更强烈的情感并更深的插入极易,因此要想让赞扬比喻责备造成的伤害就需要更大的比例。
当赞扬与责备的比例超过5:1,伴侣的婚姻就可能更加茁壮,这个数字被称为魔法比例,它显示了一对伴侣能维持婚姻的概率。
因此,学会赞扬,控制赞扬与责备的比例,才能让我们的婚姻幸福持久。我们应当学会找到对方的优点,并时常加以真诚的赞扬,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的温情与在乎。
具体到生活实践中,我们应当避免霸道,专制,苛刻,自私,不顾及对方感受,出轨,时常拒绝等伤害夫妻感情的事情。用宽容,关爱,沟通,用心观察,鼓励,积极赞扬等温情的方式给对方爱的支持。
多一点赞扬,少一点责备,控制好赞扬与责备的比例,塑造美好幸福的婚姻关系。
④工作场合中的赞扬与责备,竞争中赞扬短缺,偏见中责备横生,学会避免是关键
工作场合的同事关系,不同于亲情,爱情,友情,我们一方面希望与同事中一部分自己喜欢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愿意理会或者说畏惧另一部分我们不太喜欢的同事。
可同时,我们又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与那些我们不喜欢的同事和平相处,维持表面的客气与亲密。所以,我们不得不向那些看似跟我们评判差不多的人求助,以求能拉近心里距离,改善关系。
更多的是,领导与同事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会经常因工作方面的原因,进行一些督促,赞扬或者责备。而由于偏见的原因,我们很容易把一些中性的督促或者结合赞扬的责备当成是故意针对自己的单纯责备,从而形成对其他同事的不易根除的成见。
偏见的产生很有可能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看法,降低工作效率,学会适应,懂得避免,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我们,提高理解及应对他人的能力,善于发现别人评判中的优缺点,及时监控自己的日常评判。处理好这些,我们在工作场合中与他人的关系才会越来越融洽。
贯穿一生的评判,社交媒体下面临新的挑战,但核心仍是真实与占比量
许多职业都需要利用极少的信息评估他人。
可实际情况是,虽然很多人的职场业绩非常的丰富,但是他们评判的可靠性仍然有很大差距。
虽然我们很多人凭借手中极少的信息做出评判的时候,会细心的根据潜意识的评判来迅速的进行判断,分辨出来哪些是可靠的,哪些是不可靠的,也会刻意的去避免我们大脑中的偏见,从而尽量避免它们影响我们可靠的评判。
但是,随着社交媒体的出现,我们的环境中出现了一股新力量,它能扭曲我们心中的评判表,提高我们评判的速度,同时却降低了可靠性。
微量信息是他疯狂成长的乐土,它让复杂及正确的信息变得更爱难以处理,并消减我们收集新证据的可能性,这个力量就是社交媒体。
比如,在美国,大家喜欢通过脸书,实现与他人的交际,而我们喜欢微博,微信等媒介平台。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总会发现某方面比我们更加优秀的人从而潜移默化感到自卑,逐渐扭曲自己心中的评判表,却忽略了这是别人滤镜之下被美化了的展示与表达。
因而,社交媒体有其不足之处,无论是正向评价还是负向评价都带有模糊,分散的特点,让我们无法把握到事物的全貌。可负性评价却往往更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也容易从中因责备而感到焦虑。
从进化角度来说,负性偏向是适者生存的体现,遗憾的是他在社交媒体中起了极为恶劣的作用,把好处带给坏人,却让受害者全无招架之力。
近年来的网络暴力事件,很多也是如此。很多网络欺凌事件带来的悲剧,已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很多家长,教师和立法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究其原因,社交媒体中的网络暴力,大多是因为屏幕后的淡漠人际关系,被抽走了本该浓烈的共情,从而在非理性的煽动下,让评判走向不受控制的极端。
改变这一问题,唯有让评判重归理性,对自己或他人能做出真实客观中立的评判,并善用赞扬控制好赞扬与批评的比例,认真对待我们身边的所有人际关系。
小结
赞扬与责备,都是双刃剑,用好了,是蜜糖,处理不善,恐是砒霜。如何让贯穿我们一生,影响人际关系走向的赞扬与责备,发挥最大的沟通优势,提升人际关系,关键取决于,我们的赞扬与责备,是否是真实反馈,是否占比合理。学会用科学方式,精进沟通,善用评判,处理好我们身边的所有人际关系,共促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