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案例回放
心理老师好,我家孩子总是头疼,我们已经到了各级医院做了检查,CT做了,核磁共振也做了,医生说没问题。但是,孩子总是说自己头疼。
心理老师好,我家孩子是肚子疼,一到学校就肚子疼。医生说可能有点结肠炎,但是应该不碍事的,但是孩子总是上不了学。我们也是各级医院都检查了。甚至,我们神婆也找了,还是不管用呀!
心理老师好,我家孩子是二胎,现在刚读初中,暑假开学后,孩子就有些头晕,三天两头不能按时去上学,各大医院都去过了。孩子以前摔倒过,医生怀疑有影响,但是从医学检查来看,没啥问题。
……
几乎每年暑假开学后,我都会接到类似电话,或者来求助的家长。他们反映的情况,无非就是孩子总是生病,生的病在医学检查上看不出什么大问题,但是孩子就是难受,就是因此不能按时去上学。父母愁的不行,孩子看上去难过的不行。
02
孩子是否真有病?
我们家长可能首先关心的是,孩子是否真有病呢?是否是有生理上的疾病,我们需要医院给出明确的诊断来确定,医院检查没有什么器质性的病变,那么孩子就没有生理上的疾病。这一点父母不需要再去过多怀疑,除非是医院误诊。那很多父母可能要问,生理上没有毛病,为啥孩子难受的很呢?我们这里需要澄清一个概念,那就是虽然孩子没有生理上的疾病,但是孩子却有心理原因造成的躯体不适,也就是心因性的躯体不适。有时候也称为功能性的障碍。在这个意义上说,孩子难受,我们不能说孩子故意是装出来的,他的确是难受,或者不舒服。
心理因素也会导致躯体不舒服吗?是的,我们都有体会,比如我们跟人吵了一架,很生气,请问我们的躯体舒服吗?当我们很恐惧的时候,我们会有点想上洗手间的想法, 这些都是心理影响躯体的例子。所以说,心和身是相互影响的。
03
孩子为何容易产生心因性躯体不适?
我们仔细总结一下,不难发现,这些躯体不适的孩子,多是刚刚升入七年级,由小学上了初中;有的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由幼儿园升入小学;还有的是升入高中。学段的突然变化,学校要求比原来更高,孩子难以适应,生活压力大的时候,出现这种类似适应障碍的躯体性不适。
有位妈妈觉得孩子太依赖奶奶,于是她为了让孩子锻炼独立生活能力,选择升入七年级之后开始住校,而且学校是寄宿制,两周才回去一次,结果孩子出现头疼。弄得父母不得不一天接送一次,到处带孩子求医问药。这就是生活改变太大,孩子无法适应导致的问题。
有时候,尽管不是学段发生了变化,年级改变了,老师要求变化了,自己感觉功课难度大了,也可能会产生躯体不适的情况。
04
躯体不适或者疾病,为何容易被孩子选择?
孩子难道选择这种躯体不适或生病吗?孩子看上去很痛苦呀!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开始孩子身体不适可能是无意识的,不是有意通过这种方式来为难家长。因为他们也真的是身体不舒服,真的是头疼或肚子疼。但是,这种躯体不适一直持续一月或两月,甚至更长。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孩子选择的一种结果了。
选择生病或者躯体不适,好处多多!
第一,我可以学习成绩不好,你们不能责备我。因为我身体有病,经常请假,没能按时上课,所以你们别期望我考出好成绩。所以,生病可以摆脱父母对自己学习的压力,可以打击父母对自己的高期望。
第二,生病可以获得关爱。新学习生活让我感到很困难,我朋友少,缺乏老师关心,由于人际能力不行,所以朋友不多。我很孤独,又远离家,所以我没有关爱。但是,一生病,父母都跑来了,关心、体贴不说,还给自己做好吃的。
第三,生病可以控制父母。父母要求我住校,你看我生病了,我就不能住校了,你不能让孩子病着住校吧!我以前提的要求不敢提,我生病了,我可以提点要求,不算过分吧!手机我也是可以偶尔玩玩的,因为我身体不舒服,我没法学习,但是我需要娱乐放松一下,为了疾病能够好得快。父母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会比较让权的。一些夫妻容易吵架的,因为孩子生病,也顾不上吵架了。
第四,生病可以摆脱学校的约束,可以摆脱压力。生病待在家里,或者偶尔去学校,老师也不会给自己布置很多作业,甚至考试的时候,自己又头晕了,又肚子疼了,不用考试就可以了。没人能说自己怎样。总之,凡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都可以用身体生病为理由来回避。真是何乐而不为呢?
05
有点装病的孩子是非分明吗?
这些没病,但是看上去生病的孩子,应该说家长对其教育,让其在是非观上还是很清楚的。他们不是那些超级逆反的孩子,我就是不上学,我就想玩手机,耍横耍楞。他们不这样,他们知道不上学,不读书不行。于是,选择了一种生病这种合理化的方式来摆脱自己面临的困境。
06
面对生病厌学的孩子,咋办?
父母对于这种情况不要过于着急。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是孩子出现了适应问题。适应的问题需要孩子在逐渐适应的过程中,慢慢适应。我们可以考虑给孩子一个过渡性缓冲,根据孩子以前的生活状况,不让孩子一下子变化太大。随着时间推移,孩子适应性增强,我们再让他跟别的孩子一样。
其次,我们要关心孩子,协助孩子在新环境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有了社会支持系统,孩子面对挑战的能力就强了,也会在别人的榜样作用下,逐渐成熟起来。
再次,父母适度降低对孩子的要求。有时候,孩子是怕满足不了父母对自己的要求,比如新的学习生活,父母提出孩子要怎样怎样,特别是那些到寄宿学校就读的,是缴费上学的,告诉孩子花了多少钱,所以要学好什么的。这就会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父母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更爱孩子,而不是更爱分数。父母要在乎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不是在乎学习成绩。
最后,家长需要反思以往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孩子为何面对新生活出现这种状况。在咨询过程中,笔者发现,二胎明显多于头胎孩子,爷爷奶奶从小照看的明显多于父母自己照看的。这就反映了,我们的孩子没有经历过风雨,没有面对过挫折或困难,在生活稍加改变的时候,显得脆弱不堪。这是值得我们家庭教育反思的问题。
欢迎您关注“心家教在线”,您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课题,我们会及时解答您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