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阅读】005《优秀的绵羊

【书        名】《优秀的绵羊》


【思维导图】



【作       者】

本书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在常春藤名校工作了24年,其中仅在耶鲁大学他就教过10年书,对于“美国教育”这个话题来说,他是一个“懂行的老司机”。

【主题价值】

在本书当中,作者历数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常春藤学校学生的“数宗罪”:过于自信却输不起;朋友圈同质化,固步自封;思维僵硬,与社会脱节,缺乏“常识性聪明”等,并提出“读藤校远不如读公立大学,学校更重视教育、教学方法也更灵活、更前沿”等观点。

【核心内容】

第一,常春藤名校不搞素质教育。

美国有常春藤名校,能入选常春藤联盟的学校,都是世界公认的好大学,培养出的学生很多都成了社会名流,看起来是特别好的素质教育。不过,《优秀的绵羊》这本书一上来就挑战了这个观点,它说,美国大学的教育方式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应试教育。

常春藤的本质,是美国上层社会子弟上大学的地方。也就是说,所谓的精英大学原本是精英阶层自己玩的东西,是确保他们保持统治地位的手段。

最后妥协的结果就是今天这个样子,既重视考试成绩,也要求体育特长之类的“素质”。但是这时候,这些所谓素质教育的本质就已经不是真正为了培养品格,而是为了确保精英子弟的录取比例。

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因材施教,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特长,他们的发展路径也应该是不一样的,学校的任务就是鼓励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不一样,帮他们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美国大牌教授不给学生上课。

大学老师到底该教学生什么呢?德雷谢维奇认为,大学教给学生的最重要的东西,不是法律、会计之类的具体知识,这些不上大学也可以自学。高等教育带给学生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的核心是要有独立思考能力。我们常听人说要有独立思考能力,那思考能力到底是什么呢?作者说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分析他人的观点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好的思考能力需要你一堂课接着一堂课、一篇论文接着一篇论文地练习。做这样的训练,必然需要老师不断地给学生反馈。也就是说,师生之间的交流频率必须够高。所以作者建议,课堂应该小而精,方便大家研讨。课堂的时间不是用来抄写笔记的,而是由教授带领,通过探究和讨论,让学生逐渐熟悉思考技能。上课不是灌输给学生他不知道的知识,而是教授引导学生围绕着某个主题进行讨论。

更重要的问题是,大牌教授基本不给普通的本科生上课。按照这本书的介绍,这种情况在美国最一流的高校里面还很普遍。终身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给新入学的大学生上课的基本都是临时性教职员,像博士后啊、在读的博士生或者其他全职的非终身教授。

作者说,因为在高校的办学逻辑里,教学是极其不重要的,科研才是最重要的。

总而言之,作者给我们勾绘了一个美国高校的教学现状,在目前的现状下,大学教授在指导学生上是很欠缺的,如果你是奔着常春藤名校名教授去报考的话,很可能你会失望。

第三,公立学校和小型人文学院能提供更好的教育。

作者指出了名校这些问题之后,是不是说美国大学就不值得上了呢?当然不是,美国教育在全球的领先地位还是确定无疑的,中国教育和美国的差距也是证据确凿的,我们没必要对上美国大学这个问题一棍子打死。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说现代教育到了必须变革的时候,改革之后才能更适应教育的要求。

作者认为,公立大学和小型人文学院是目前最符合教育精神的学校。

作者首先推荐的是美国的公立大学。为什么呢?因为公立学校是真的多元性。这里说的是真正的“多元性”,而不是精英私立大学那种人为的“多元性”。

相比之下,公立学校经济方面的限制要少得多,学生的构成更符合真正意义上的多元。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设法接触不同阶层的同学,这是“走上社会”之前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必要准备,更符合我们对一个成熟现代人的期待。

相比之下,公立学校的老师更严格,他们是政府建的学校,不依赖校友捐款,所以不必担心得罪未来的校友,也不必担心伤害学生的脆弱自尊。这些学校没有那些“研究性大学”那么看重研究,更看重教学,所以老师对学生个人关注也会更多。

作者德雷谢维奇还说了另外一个建议,如果非要去私立学校上学,那就尽量去一些私立的小型人文学院。为什么作者会推崇小型人文学院呢?这是因为这些小型人文学院的教育理念可以克服名校身上的问题。这些人文学院的教育理念是“博雅教育”,博雅教育在国内有很多不同的叫法,有时候也被叫做通识教育或者文理教育。按这种理念教学的学校,基本都不怎么关注排名、职业培训这些短线目标,不把自己视为职业培训场所,而是更关注教育本身,关注思维的训练,关注好奇心的培养。这里的四年,你可以暂时“脱离现实”,一心一意训练自己的大脑,培养自己多元的价值观。和研究型大学相比,这里的老师也更乐意和学生互动,更愿意在学生身上花时间。

博雅教育认为教好学生,不在于帮学生找一个好工作,或者给他们一个极其狭窄的科研方向,而要对他的人生有帮助,帮他建立一些人生价值观。对老师来说,要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等方方面面作指导,就必须得知识渊博、触类旁通,因为这都是些太大、太泛的问题,为了教好学生,老师甚至要把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带进课堂。

【记忆输出】

1.常春藤名校也不搞素质教育,美国大牌教授也不给学生上课,和中国学校没什么本质区别。而真正的高等教育,应该是效仿公立学校和小型人文学院,走博雅教育的路子。

2.这本书带给我们最多震撼的地方在于,原来教育最发达的美国面临的问题和中国居然如此相似,两国教育市场的相同点可能远远多过不同点。用一个比喻来说,中国大学生和美国大学生都得吃饭,也都不知道为什么吃饭。区别是中国大学生只知道吃馒头,美国大学生除了必须吃汉堡,还得必须吃牛排和三文鱼。但从选择上来说,中美大学生都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这正是现代教育的问题所在。

3.当然了,不能因为这本书,就否定了美国大学教育的先进性,更不能就此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办得很好。从新的角度来认识美国大学制度及运作模式,让我们对教育有了全新的思考,这才是这本书的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D阅读】005《优秀的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