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比较累的人群应该是年轻的父母们。这句话我相信能得到很多人的认同,我也是大军中的一员,也深有感触。
中国青年父母上有老下有小,老有老的固执,小有小的顽皮,中间还要应付客户、朋友、同事、七姑八姨九叔伯,人们在这样的压力下往往是心力憔悴,苦不堪言。
每次当我坐上出租车,我就有写这篇文章的冲动。我能从司机兄弟们的身上感受到生活的不易、疲惫、麻木又无可奈何的心——面对长龙式的堵车、超车、加塞、乱闯红灯的行人、上涨的油价……人生真苦。
人生到底是苦还是乐呢?叔本华说是苦的,孔子说是乐的,叔本华说出了普通人的生命状态,孔子说出了得道者的生命状态。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很难活出孔子所说的“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生命状态,也很难活出颜回那种“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的生命状态,所以修习儒家的人往往会遵照周敦颐的教诲去寻找“孔颜之乐”。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来说到底该如何获得人生的快乐呢?
结合我自己的人生经验,我分享一下获得快乐的八种思维。
快乐思维一:从“占有”到“拥有”
大多数人一生都被吃穿住用行所累,穿着西装的白领笑那些蓝领们辛辛苦苦干一年就为了买条大金链子,但那些白领金领们何尝不是为了一个包包,一块手表呢?人们的心被物所迷,围着物转,所以孟子说,求其放心——把那颗放逐在外的心找回来。
当然,人只要活着就离不开吃穿住用行,但至少不能被这些外物牵着鼻子走吧。怎么办呢?只要将“占有”的思维变成“拥有”的思维就海阔天空了。有首歌唱得好“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天长地久就是占有的思维,曾经拥有就是拥有的思维,事实上,大多数人的痛苦恰恰就来自于对天长地久的追求,而做不到曾经拥有的豁达。所以,有房子住比勒紧腰带买房子并占有这套房的人更快乐,租车比买车并占有这台车的人更快乐,买牛奶喝比养一头奶牛的人更快乐。前者有些像美国式的思维,后者有些像中国式的思维。事实上,共享经济和众筹风靡全球正预示着人们的“占有”思维正在向“拥有”思维转变,可喜可贺。
因为不占有,所以快乐。
快乐思维二:不管
人的很多不快乐都来自于人际冲突,人际冲突的最核心原因就是控制。领导要控制员工,父母要控制孩子,夫妻要相互控制,之所以要控制,原因很复杂,有责任、利益、权利、爱、虚荣等等因素。但毫无疑问,任何人都不希望被控制,哪里有控制哪里就有反抗,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就是对父母小时候控制的报复。员工的离职也是对老板控制的回应,朋友间的吵架也常常与一方的掌控有关。
但有人说,怎能做到不管呢?这太难了,甚至是不可能,父母不管孩子能行吗?领导不管员工能行吗?这样的反问看似有道理,但我不禁要问,父母天天管着孩子,结果呢?领导天天管着员工,结果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能找到管和不管的若干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依据中庸之道,择其两端取其中,我的建议是在管和不管之间偏向于不管,这样双方都能更快乐。
要做到不管,需要有大智慧,一般人很难做到,“掌控”是缺乏智慧的表现,也是能力不够的表现,“不管”是无为而治的思维,是大智慧的体现,天地对一切都貌似不管,但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天地管理着四季的变化,昼夜的更替,人的生老病死,甚至是前世今生。
我这里所说的“不管”更多的是指,不要花太多时间管理外面的世界,要把这些时间和精力用于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心——愤怒时管一管,傲慢时管一管,阴暗时管一管,懒惰时管一管。心正了,身就正了,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因为不管,所以快乐。
快乐思维三:不比
“痛苦来自于比较”这句话道出了人们痛苦的原因,深刻。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之间往往喜欢争强好胜,你有的我必须有,甚至比你的要好——你有房子,我要有;你有车子,我也要有;你生儿子,我也要生;你换别墅,我也要换。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好像这辈子存在的意义就是要超越某某人,有意义吗?就算你超越了要超越的人,还有千万个比你强的人,你怎么超越呢?所以《道德经》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够战胜别人最多算个有力的莽夫,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所以:人要想快乐,就要把和外界比较的心用于和自己比较——问问自己,我比昨天更有智慧吗?我身上的赘肉比昨天更少一些吗?我的心比昨天更健康吗?我能比昨天更好地控制我的情绪吗?我能每时每刻都有谦让的心吗?我能爱更多的人吗?我知道羞耻吗?
因为不比,所以快乐。
快乐思维四:不怨
人有不同的性格,有些人的性格就喜欢怨天尤人,总把一切不幸和遭遇都归因于外界,总把自己扮演成受害者,好像全世界都欠他的,看谁都不顺眼,这种情绪严重摧毁人际关系和自己的身心健康。
坦白说,在今天这样一个浮躁的快节奏社会中,人很难不抱怨,开车被人插队,公开场合有人大声喧哗,在电梯里抽烟……如此恶劣的现象,怎能让人不抱怨呢?甚至还在心里咒骂。我完全能理解这样的心情,我曾经也抱怨过咒骂过,但除了让自己心塞之外,对社会没有任何改观。如今,我将抱怨之心转变成恻隐之心,我就不再怨恨他们,相反,我会同情他们;人之初性本善,如今这些麻木不仁的不文明行为发生在他们身上,一定与他们不好学有关,也一定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他们也是受害者。
所以,只要人人都露出一点微笑、宽容和爱,心塞的事就少了,怨恨之心自然也就少了。当西北风吹起,人人冻成狗,怎能不抱怨?当东南风吹起,人人展欢颜,何怨之有?
因为不怨,所以快乐。
快乐思维五:知足
“知”的通假字是“智”,每“日”增加一点“知”就“智”了,所以,“不知足”的人就是“智不足”的人,“智不足”的人就是“智力障碍”,简称“智障”。所以,不知足的人当然快乐不起来。我写这段文字并不是要讨各位读者一笑,而是希望唤醒读者那颗本来就“智足”的心——知足的心,知足的心就能快乐,知足的心就会感恩。
因为知足,所以快乐。
快乐思维六:感恩
承接上面的文字,知足的心一定会懂得感恩。说说我自己和我身边的爱心人士吧,我觉得社会给了我很多,我常问自己,我何德何能,能得到社会这么多的恩赐,能得到这些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们的尊重,他们有些年龄与我的兄长甚至我的父亲一般大。他们跟着我一起做慈善做公益,出钱出力却不出名,让我非常感动,我被自己“知足”的心激励,也被他们激励。
从2015年11月开始,我发心要系统地回馈社会,在爱心企业家们的支持下,我们给四川、云南、贵州、宁夏贫困地区捐赠了10万件衣物和600万现金。如今我又在他们支持下创立了《正气说-少儿班》及《智慧父母-树家风养正气》,我们承诺,公司的所有盈利全部回馈社会,他们是真正的天使投资人——只投资不分红的天使。
感恩父母给我们生命,感恩社会给我们机会。我们感恩,我们快乐,我们快乐,我们感恩,希望每个人的人生都能进入这样的良性循环。
快乐思维七:微笑地说“不”
中国人的劣根性之一就是“面子”,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哪怕不合理的事,也不好意思拒绝,把事揽在身上,让自己心力憔悴。所以,人要分清主次,知所先后,别拿自己当救世主,对于可做可不做的事果断又微笑地说“不”。
有人说,如果我说“不”,对方会不高兴,这里涉及到人生价值观的问题,你的快乐到底是建立在内求的基础上?还是建立在外求的基础上?如果我们能事事做到此心光明,别人的看法还重要吗?我记得马云曾说过一句话“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但我在乎我怎么看我。”此言有理,此言有智,此言有勇。
快乐思维八:自娱自乐
普通人的心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必须要附着在一个东西上,所以,很多人一刻都闲不下来,一天不工作就显得无所适从,所以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惩罚而是奖赏。
普通人都有群居的特性,无法独处。所以,很多人,一天不和朋友们在一起玩就显得失魂落魄,真到一起玩又会东家长李家短的嚼舌根、辩论、争吵、矛盾四起、同而不和。
小时候,我特别想和我家隔壁的哥哥玩,一刻也离不开他,他如果要将我排除在外,我的世界就坍塌了,我母亲说我真没出息。长大后,我开始讨厌那些“群君终日,言不及义”的聚会,我喜欢孤独的感觉。
2016年3月19日,我到广州上课时,住在中山大学安静校园里,听着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我的世界一片祥和,我写了一首《独处》的打油诗——
这些年走得太快,
快得把灵魂落下,
这些年日日喧嚣,
喧嚣把灵魂吓走,
虽不是行尸走肉,
却也是一片荒芜,
我要一个独立的空间,
或房里,
或车里,
或无人处,
和自己独处一会儿,
洗去世俗的黄土和尘埃,
和自己独处,
感受每天都伴随我的呼吸和心跳,
和自己独处,
聆听一段能滋润心田的轻音乐,
要是能冲动的飞到烟雨绵绵的南方,
找一个伴水的林间小屋,
听雨打芭蕉,
一声,两声,三声,
关掉手机忘掉梦想,
和自己单独待会儿,
多好。
其实,我也并非真的喜欢独处,只是很难找一个真正能够相对无言却又心灵相通的人,于是只好独处,至少也是一个人狂欢吧。所以,我喜欢一个人写写书法,无问好坏;我喜欢一个人打打桌球,左右打右手,自娱自乐,没有输赢;我喜欢一个人到湖边坐坐,低下头看看熟悉又陌生的泥土、爬虫和小草,感受他们的悠然,抬头看看迎风摇摆的树叶、自由飞翔的小鸟、千形万状的白云,还可以自由的深吸一口气,我喜欢这样的快乐。
马克老师介绍:
1、“师友”教育理论提出者:以子为师,与子交友。倡导以7岁前的孩子为老师,学习其生命的纯粹;与7岁后的孩子交朋友,与孩子共同成长。
2、“家风”教育研究者:译注的《颜氏家训》是其理论蓝本。
3、“正气”教育研究者:著作的《少年正气说》是其理论成果。
4、“父母”教育研究者:著作的《智慧父母》是其理论成果。
5、“中小学校园演讲”践行者:多次为学生们做《养少年正气》的校园公益演讲,为家长做《树家风,养正气,做智慧父母》的公益讲座。
6、“公益慈善”践行者:先后发起了“我行我善”、“请别乱丢”等慈善公益活动,并9次走进云南、贵州、四川、宁夏等山区,为8000多户贫困家庭募集了600多万现金和十多万件衣物……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