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木匠的小圆桌


确切的说,应该是姜木匠做的小圆桌。 大概是81年末或者82年初, 我从农村的租住房搬到单位大院内的两间小平房居住。 我住的一间盘了一铺土炕,炕边儿一张写字台,一个木箱子, 还有一把椅子,这就是全部家当。 从外面进门的这一间垒了一个小锅灶,主要功能不是做饭,是烧炕。 其余的空间是姜木匠放工具和材料的。

姜木匠是驻地村里的农民,会木工手艺,单位常年用他做一些木工零活和修修补补。  他那时候近五十的样子,人瘦瘦的, 不大说话。 哪个部门儿有需要修理的活儿是随叫随到。 我每天关上卧室的门,进门的这个门姜木匠可以自由出入。

那时在单位吃食堂,自己基本不做饭。 夏天的晚饭在院子里吃,找一块木板,把饭碗放在木板上, 和小孩子一边数星星一边吃饭。 忘了是谁提醒我,你那屋里有木头,不能叫姜木匠给你做个小饭桌?

之前我从没想过,后来有一天我说:"姜师傅,你能不能给我做个吃饭的小圆桌啊?" 他说瞅空。

过两天,一张小圆桌就放在那了。 姜师傅说没有好木料,凑合着用吧。 从此我们就有了一张吃饭的小桌子。 到83年末我们到石家庄之前,把家里的东西放在老家了。

93年母亲从老家搬过来的时候,小圆桌也拿来了。 但在这里没有排上用场,一直被冷落。

今年夏天外甥女把母亲的嫁妆搬到了她的新房子里, 她愿意照管。 这样最好,我觉得了了一桩心事。

屋里大件儿的东西搬完了, 我看到了这张小圆桌。 以前没把它放在心上, 这次却有了一种别样的心绪。 四十年的光阴,我老了,它却呈现出岁月的光泽。 小孩子那时只有两三岁, 而今孩子的孩子已经十岁了。 岁月催人老,而一张不起眼的小圆桌却能比主人见证更多的岁月。

现在的年轻人不会理解,一个拿工资的人,难道买不起一张桌子吗? 买得起。 但是那时候没有家具店, 有钱也没地方买。一般人家用的家具都是找木匠上门做,而我那时居无定所,压根儿就没有做家具的念头。

现在多好啊,想买什么买什么,不出家门网上就能买。 依我的条件买一张好桌子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我却把小桌子拿回来了,很用心地刷干净,晾干,在上面涂了山茶籽油。 这是相隔40年以后我第一次打理它, 抹娑着并不很光滑的桌面, 心里涌动的是亲切感, 像老朋友一样。 我一下理解了母亲当年不愿意让我整理她的抽屉,扔掉我认为没用的旧东西时的心情。 我甚至抱怨母亲宁肯让我生气也不愿扔掉她的破烂儿。 如果现在孩子让我扔掉这张小桌子我肯定也不干。

看着小桌子想起了姜师傅,不知道他现在在哪? 离开那个地方再没见过。 想到当年他给我做了小桌子我竟然没有给他一点儿回馈, 好像真的没有。 我那时不懂人情世故, 想起来真的有点儿后悔。

时间会把一个人的心智打磨的润泽光滑柔软。 如今我对小区的门卫,打扫卫生的, 上门服务的物业人员, 包括小区改造来干活儿的工人, 都能给予所能给出的关照, 他们开心,我也开心。

活在当下,对以前的不找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姜木匠的小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