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四大公理之三 ——心理具有扭曲现实的能力

我们现在知道了,心理是大脑的机能,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那么这种反应是客观的吗?

比如,这个周末你陪着夫人去逛街购物,夫人看好了一件衣服,征求你的意见,你第一眼并没有觉得衣服多么的出彩,但是看着夫人喜欢和陶醉的样子,你大概率会说“很好看”,得到支持的夫人更是开心无比,幸福洋溢在脸上。那么请问你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是客观的吗?显然不是那么客观。这个时候,心理已经对现实进行了扭曲。这就是心理学的第三大公理:心理具有扭曲现实的能力。

为什么心理要扭曲现实呢?目的何在?从上面的事例中,丈夫好像说了假话,目的是不想让自己的老婆失望,既然她喜欢,自己感觉也还可以,没有什么不合适,为什么不让她开心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扭曲现实的目的在于能够实现一定的目的,说白了就是为自己服务,使事件向好的方向或者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生活中,时常的能够遇到这样一种人,说某个东西不好是他,说这个东西好的也是他。比如,评价一辆车是多么多么的不好,各种毛病,有一天,突然发现,他就买了那辆在他眼中很烂的车,这时候又开始说这个东西多么多么的好。这个人把现实扭曲的更是绝了。买车前扭曲现实说这个车不好,营造了一种自己很懂的样子,获得了一种优越感,买车之后,扭曲现实就是为了不让自己丢面子,否则打脸了。看,扭曲现实都是为自己服务,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学生交不上作业的时候,他就会扭曲一下现实,编造一个理由,避免老师在课堂上点自己不交作业的名字。老公喝酒回去晚了,就会给自己找个借口,扭曲一下现实,让自己在老婆面前能够交代过去。约会迟到了,也会给自己找个借口,路上堵车厉害,扭曲一下现实,让自己不至于在女朋友面前太丢人。工作没有按时完成,也会故意安排个事故,扭曲一下现实,让自己能够保住自己的饭碗。

生活中扭曲现实的例子不要太多,在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有些还配上了专属的名称。比如,当你拥有一件物品之后,你会更加喜欢它,高估它的价值,这在心理学上,也叫“禀赋效应”。当你喜欢一个人,你会忽视掉他的其他缺点,这在心理学上,也叫“光环效应”。

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外面的不完美的物理世界,而另一个是我们自己构建出来的心理世界。当一个人无法改变物理世界时,至少还可以扭曲现实,改变件事情的看法,从而改变自己情绪,建构符合自己需要的心理世界。正如英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托马斯·布朗爵士所说:“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可以把贫穷变成富裕,把荒芜变成繁荣,我甚至比阿喀琉斯还要刀枪不入,命运找不到任何一处打击我的地方。”

我们的心理世界不是对外部物理世界客观的、忠实的反应,而是我们根据基因的烙印、过去的经验、当下的事实,以及大脑的约束而构建出来的。这个物理世界不完美,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每个人的心理世界是美还是丑,是天堂还是荒漠,只要你愿意,都可以由你自己来定。

开心由我不由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学四大公理之三 ——心理具有扭曲现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