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
你们知道吗?曾有一段时间,我幻想着,如果自我介绍时我能以这句话开头,会有多酷。
那样,我就有了一个长长的讲逆袭故事的机会。
可惜,老天爷并没有给我这样一个草根逆袭的人设,我既无法拥有千辛万苦走出大山的经历,也无法享受如果不好好读书就继承家族企业的魔幻生活。
我出生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一个不算富豪但也不算贫困的家庭,毕业于一个不算出名但也还算可以的大学,虽然就职于一家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但我的岗位在全国也只是众多常设岗位中的一个。
说这些,我只想告诉你,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普通通的普通人。
没有大起大落,没有惊天动地,即没有被命运逼迫到尘埃里,也没有被天赋带到过精英的塔尖上。这样的人生故事,从角色到际遇,从冲突到情节,似乎都不足以吸引人的眼球。
曾被人误解我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其实,我也曾立志要做到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好,但辛辛苦苦这么多年,我发现就连做好自己都不太容易。
如果非要让我写自己的成长故事,那我就写写,自己是怎么把那些想做的事儿,一件一件做成的。
因为那些事情让普通的我,努力过上了普通的生活。
大学毕业后,我在家人的安排下进入一家国企。
第一天工作时,我给自己立了个目标:一定要离开这里。
我无法接受单位里每天无所事事、泡茶闲聊的工作状态。但对于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子来说,在我们这个中等城市,能进国企工作是很多人挤破脑袋才能办到的事儿,家人也是托了关系才为我办妥这个“美差”,我虽然内心叛逆,但还无法做到与父母对抗。
怎么办呢?我为自己拟定了一份“逃离计划”。
这个计划中有两个核心要点:第一、等机会。第二、做储备。
所谓等机会,说白了就是等到有更合适的其他机会,我再和父母摊牌。这一项,好执行,但特没谱,因为我不知所谓的机会是什么,会在何时出现,那份等待无非是无可奈何下的妥协。
而第二项做储备,却相对来说“有事可干”。我当时想,不管以后离开这里去做什么,自己身上都得有点“资本”才行,我必须在等机会的时间里去积赞这些资本,对于刚走出校门的我来说,应对未来工作的资本当属能力和学历。
第一件大事,就是考职称。我大学学的经济类,职称对应的是经济师,劳资科的科长欺生,填报资料上不给我盖章,声称“那么多老同志都考了证还要排资论辈才聘用,你一个刚大学毕业的新人,不能等两年吗!”
别人能等,我不能。
从劳资科出来,我直接走进了厂长办公室,我和厂长说:“我凭自己本事考职称,如果我考上了,厂里不聘用,我也不找厂里麻烦,但劳资科无权限制我申报考试。”
当年厂长对我们这些刚分配来的大学生还是有很多好感的,立刻叫劳资科长给我的报名表上盖了章。
劳资科长愤愤地对我说:“现在的小姑娘,真是一个比一个厉害,多大点事儿就知道去找厂长评理了。我告诉你啊,厂里那么多经济员考了几年都考不上,你别以为厂长同意了,你就能考上……”
那一年,我还真考上了,我把吃饭睡觉以外的时间,都用在了考试准备上,哪有考不上的道理。
当然,劳资科长非常信守承诺,没有聘用我。
但对我来说,目标已经达到,我并没有在那个单位长期工作的计划,我要的是手里有经济师的职称证,留作自己以后的资本。
之后,我就像一只勤劳的“老黄牛”,一点一点的,把自己当时认为的能力全部啃了下来。
第二年,我报了汉语言文学的自考,想拿一个文学类的第二学历,开始大量阅读小说,并接触一些史学类中文科目。
第三年,我开始在业余时间兼职做销售,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并接触除工作外的一些资源和人脉。
第四年,我走进了一个日语班,开始学习日语。
第五年,我真的离开了那个单位,去到大连工作。
当时的同事对我说,“早知道要扔掉国企的铁饭碗,你不不如早点走,浪费了五年大好时光。”
为一个目标,“蛰伏”五年的光阴,似乎是有点惋惜。如果大学毕业我就能进入一家心仪的公司,五年时间也许已经小有所成,但我却用五年时间等待一个离开的机会。
但现在想想,那五年,过得很“值得”。
虽然我每一天都在想着离开,但我没有敷衍对待任何一项工作,五年时间,我年年都能获得一个红色绒面证书:先进工作者。
五年时间,我的业余时间一点都没浪费,读了那么多书,想考的证,想学的东西都在践行。
更重要的是,五年的经历让我知道了:如果想做成一件事,除了付出努力,还需要付出耐力。
后来的我,如愿以偿进入一家外企,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内开始深耕。
有那么几年,我被身边的朋友称为“工作狂”,在公司转型的那几年,我几乎没有周末。
有段时间特别痛苦,每次因加班而逼至凌晨才睡觉时,我都暗暗发誓:必须调整我的节奏,工作重要,但不能因此没有了生活的空间。
所以,我又想做一件事,一件能让生活慢下来,能让我在工作之余拥有生活之美的事情。
我想到了烘培。
我是个从小就五谷不分的人,厨房里的事情向来和我文艺又知性的调调不符,所以,我能摆弄那些面粉、黄油,做出美美的甜品吗?
为什么不能!
我从京东上买了烤箱、从淘宝上买了各种食材和模具,再从当当网上买了本烘焙书,煞有介事的把老公赶出厨房,开始制作我的第一款甜品:威风蛋糕。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来看看我做的烘焙美食吧:
只要是烘焙书上有的品类,只要能把各种各样的食材备齐,我几乎是零失误。
随着我的甜品在朋友圈频频曝光,身边人开始说,“你真有天赋。”
其实,哪有什么天赋,烘焙是最好操作的食品,我只是把食材按克数混合,然后交给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的烤箱。只要肯动手,人人可为。
在做烘焙的过程中,我也实现了自己做烘焙的初衷,让生活因此而慢了下来。
一款烘焙甜品,少则半小时,多则2小时,一份份的称量、一点点的揉面、静静地等发酵的时间、等烘烤的时间,通过这些必须且刻意的安排,我在那段时间,把自己拽出了满是工作的怪圈,生活中有了人间烟火气。
虽然,我现在不怎么用烤箱了,但每周仍会做一只面包当早餐。
如果想解馋了,也会在周末做一份披萨,不再常做甜品的原因,只是因为家人提醒我:不能吃太多甜食了。
只要想做一件事情,总是有方法可以办到的,有时候不是我们笨,也不是没时间,只是我们没有尝试着去行动。这是我从做烘焙里感悟到的。
仗着这段感悟,我又拿起了画笔。
跨界40岁的门槛,有一天,我觉得人生过大半,之前的目标和理想大致兑现,但有些梦想却被遗漏了。
年轻时我们为了获取生活资本,不得不扎进工作中,人到中年,看淡了太多世俗功利,反而想把一些儿时的爱好一一弥补。
我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画过一幅画《全世界孩子在一起》,当年那幅画被拿到少年宫的展厅里获了奖,但之后我再没拿起过画笔。
为什么不再画画呢!
我开始画简笔画,因为它最简单,这个简单是指工具、条件相对简单,只要有一只笔、一张纸,也不需要多大地方,就可以画起来,“老谋深算”的我早就明白,只有那些起步不复杂的事情才越容易坚持。
画画这件事,最难的不是画不好,而是画出来怕被人说笑。
只要抱着不怕别人笑话的状态,提笔就能画下去。
给大家看看我的画作,从第一幅简笔画开始,到现在我已经画了 204 幅。
这些画谈不上有多好,但我自己很喜欢,每一幅虽然都是临摹,但一笔一画都是我自己在表达当时的情绪和想法。
我想,那些所有丢在岁月中的小爱好,也可以这样一点一点的再捡起,去做成。
现在的我,工作依然很忙,经常会在线上工作到半夜。我喜欢我的工作,专注于它获得的心流体验真的很有成就感。
同时,我也想让生活更丰满些,或者说,让此生想做的事都成真。
在我看来,成长就是把想做的事一件一件的做成。
别设限、别急于求成、别只想不做、别忘记梦想。
300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