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能吃天下第一等苦,乃能做天下第一等人

一个源远流长的民族,必有其优良传统;

一个世代昌隆的家族,必有其家风家训。

古往今来的世代公卿、名门望族都会传承家训,这是血脉之外的精神纽带。

古人曾经留下很多著名的家训,例如《朱子家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训》等,教导后人智慧相承,品德相继,值得我们传承。


01吃得了学习的苦,练就一身才干。

夜读曾国藩,常常惶愧无地。

很多人读他,读出人生传奇,读出丰功伟绩,读出仕途经济,读出智术权谋,读出神秘命理,我读他,却读出了一个大写的“苦”字!

不是一般小儿女的顾影自怜之苦,而是一个顶天立地“大丈夫”的千般痛、万般苦!

“能吃天下第一等苦,乃能做天下第一等人”。

曾国藩如是说。三百多年前,十余岁的王阳明也立志要做“天下第一等人”,却未曾说出如此话来。

盖阳明乃天纵英才,犹如光风霁月,倜傥洒落,其一生虽迭遭廷杖之辱、徙边之厄、平叛之难、剿匪之役,而终究化险为夷,身名俱泰。

尤其是,阳明在贵州龙场悟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之大道,更给人一种印象,似乎其学问全自灵明顿悟中得来,一通百通,周流无碍;

其一生功业,辉煌彪炳,“三不朽”之誉,殆无争议。

就连对王学至明末堕入狂禅一路颇有微词的曾国藩也不得不承认:“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可曾国藩自己呢?说来说去,总不离一个“苦”字!

曾国藩朝服像

曾国藩自小便饱受父亲庭训督学之苦。

其所撰《台洲墓表》自述云:“国藩愚陋。

自八岁侍府君于家塾,晨夕讲授,指画耳提,不达则再召之,已而三复之。或携诸途,呼诸枕,重叩其所宿惑者,必通彻乃已。”

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作为长子,八岁的曾国藩已经承担了振兴家族的使命,所以从小庭训甚严,也养成了不怕苦、能耐烦的坚忍性格。

因为能吃苦,反而一路顺。

曾国藩22岁考取秀才(1832),24岁中举人(1834),28岁中进士(1838),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从此平步青云,打造了“十年内连升十级”的宦海传奇。

别人做了高官,可能会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但曾国藩却如同坐在砧板上,总是战战兢兢,直如刍豢待宰,饩羊待烹。

读他做官以后的日记和家书,你不仅读不出春风得意,反而读出了居安思危、戒慎恐惧!

可以说,做官以后的曾国藩几乎一直在“自讨苦吃”!

蚌历千般磋磨,才孕育珍珠;松经风吹雨打,才傲立峰顶。

人生没有白吃的苦,更没有白走的路。

每一份苦,每一处伤,都会成为日后的徽章。

02吃得了物质的苦,守一份淡泊。

古人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减少欲求,才能明晰志向。

一个人如果太贪恋物质上的享受,往往容易被外物拿捏,这辈子也很难真正有出息。

《三国演义》里袁术和曹操就是很好的例子。

袁术称帝之后开始大兴土木,立后选妃。

宫殿连绵不见尽头,袁术与后妃锦衣玉食,日日笙歌。

很快属地就被他榨干,他也在称帝不久之后败亡。

曹操成为丞相之后,依然节俭朴素。

他装东西的箱子,只有外面的皮是新的,里面都是旧的。

身上穿的衣服,平时盖的被子浆洗缝补,一直用了十几年。

家里人不许熏香,平时吃饭一餐只允许有一个荤菜。

去世的时候,也没有大兴土木建设陵墓,一切从简,陪葬的东西都只有他的随身之物。

袁术满脑子都是享乐,所以被欲望奴役就是此生的终点;曹操以天下为己任,所以他才能成就大事。

曾国藩曾言:“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自古以来,真正厉害的人,从没有太在乎物质享受的。

曾国藩身为两江总督,清王朝最有权势的大臣,日子却过得甚是清贫。

他请别人吃饭,用的是大瓦盆,他穿着陈旧,到处皱皱巴巴的。

妻子在老家抱怨钱不够用。

“别人家杀一头猪的油吃三天,自己家杀一只鸡的油都要吃三天。”

于是来到两江总督府,希望自己可以享享福。

谁知道来了之后,才发现总督府更加清贫,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

上午腌菜,下午织布,晚上还要纳鞋做衣服,每天忙到半夜才能休息。

而曾国藩身上的衣服鞋袜,几乎都出自府中女眷之手。

古人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正是因为这样的俭朴守正,曾国藩才能不被欲望俘虏,破除了很多陋规陋习。

不必被人掣肘,不必被人攻击,专心治军理政。

让他的治下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也让自己的仕途安稳顺畅。

03吃得了孤独的苦,打拼一份事业。

鲁迅曾言:“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那些真正能做出一番成就的人,注定是与孤独相伴的。

他们身边没有那么多的鲜花和掌声,有的只是非议和不解。

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愈演愈烈。

曾国藩当时奉旨练兵,但是因为器械、训练都还没跟上,一直没有参与大战。

咸丰三年,庐州告急,皇帝催促曾国藩支援。

曾国藩选择按兵不动,江忠源孤立无援,城破战死。

太平军转战武昌,大军压境,朝廷继续催促曾国藩支援。

曾国藩依然没有派兵,吴文镕兵败投塘。

江忠源是他的好友,吴文镕是他的恩师,两人先后兵败自杀,庐州武昌先后沦陷。

责问、嘲讽他的书信,像雪片一样飞来。好友也不理解,写信问他为何如此冷酷。

面对铺天盖地的嘲讽、质疑,曾国藩却没有回应。

他知道,太平军训练有素,在湘军没有练成之前接战,就是送死。

当时的绿营和八旗都已经烂透了,自己如果败了,就再也没有人能扛起平叛的大旗了。

一年之后,湘军正式练成出山,取得湘潭大捷,拿下清朝与太平军对战的首场大胜。

曾国藩的坚持,最终获得了回报。

湘军正式走入人们视野,在十几年后,攻陷金陵,为太平天国敲响丧钟,清朝也因此迎来短暂的中兴。

稻盛和夫曾说:大部分人对吃苦的含义了解得太肤浅了

吃苦不是穷,而是一个人长时间为了某个目标而聚焦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放弃娱乐生活,放弃无效社交,放弃无意义的消费以及在过程中不被理解的孤独。

它本质是一种自控力,自制力,坚持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庄子讲过一个任公子钓鱼的故事。

任公子蹲在会稽山上,把鱼竿投入东海,用粗大的黑绳做杆线,用五十头牛做钓饵。

蹲了一年,也没有鱼上钩。

别人觉得他是个傻子,他却不为所动,继续等待。

直到有一天,一条大鱼吞钩,掀起的风浪震惊千里。

任公子如愿钓到大鱼。

那些曾经讥讽他的人惊叹不已,奔走相告。

孤独的深度,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

耐得住寂寞,方撑得起繁华。

那些坚定目标,忍受孤独的人,才能最终见到黎明的曙光。

易中天说:“吃苦的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

才干和成就不是凭空来的,而是通过吃苦换来的。

学习的苦让人成长,物质的苦让人专注,孤独的苦让人坚定。

吃得天下第一等苦,方能做天下第一等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曾国藩:能吃天下第一等苦,乃能做天下第一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