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ào)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14.5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ào)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南宫适说,羿和奡,仗着自己强大,最后却都死于非命。大禹和后稷,只是治水耕田,却拥有了天下。孔子不接他的话。

孔子为什么不接话,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南宫适这是赞美孔子,意思孔子也和大禹后稷一样,所以孔子不接话。这差不多也说中了,中国历代帝王家族走马灯一样换,孔子家族作为“素王”,一直到民国,还有“衍圣公”称号。

第二种说法,南宫适是影射批评当时的当权者,仗着强力,也有不得其死的危险,所以孔子心中认同,表面却不方便接话。

南宫适出去后,孔子就夸赞他:“南宫适这个人,好一个君子!南宫适这个人,真是尚德不尚力!”

❤️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现在又到了六点半了,我们来继续学习论语。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到的内容,上一章我们学到: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就是孔子说,一个有德之人一定能够有言,就是能讲出道理,有阐发道理的名言警句,或者说有自己的书,有自己的思想理论。反过来,能讲道理的、能言善辩的,或者能出书的人,他未必是有德者。

同样的道理,仁者他一定是有勇的,因为仁者心怀天下,有所为,有所不为,该他作为的时候,虽千万人吾往矣。

可以说智、仁、勇三者兼备,就是有足够的仁心,有足够的智慧,也有足够的勇气去做一些事情。

反过来,有勇的人,他未必是有仁的这种道德。

比如我们昨天说过李逵,他有勇,杀人如麻,杀人杀到兴起的时候,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善恶忠奸,视人命如草芥。这种人有勇,但他没有仁,纯粹是一个土匪。

所以通过这段话大家明白,德可以兼言,有德者一定他有自己的理论、思想体系。

而有言者,却为不一定有德,未必,这是不一定的意思,或者说无法反推。

仁和勇也是如此。

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呢?

就是当我们要给别人讲一个道理之前,先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就是这句话,这个道理,我相不相信?我相信,然后我们才让别人信。自己都不信,你让别人信,这不是坑蒙拐骗吗?

第二,你信,你愿意做吗?你真正做了才是认可了呀。我信它,但是我不做,那和不信有什么区别呢?

通过这两点,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他是有德者,还是仁者,还是只是有言者、勇者。

好了,简单的回顾一下昨天的内容之后,我们再来学习新的一章。

这一章挺有意思,出现了六个人物,分别是:南宫适、羿、奡、禹、稷,还有孔子。这六个人都非常有故事,我们先来看原文。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ào)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咱先来讲一讲南宫适,就是前面讲过的内容,大家应该都有印象,说这个人:“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因此孔子对他非常认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也就是南容是孔子的侄女婿。

后来还有一章说的是: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这个大家也都学过,还有印象吗?就是他把名言警句刻在白龟上,每天都念叨,孔子觉得这个人不简单,因此把侄女嫁给他,这是对他的高度认可。

那么在这里南宫适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来,大家能不能够看到南宫适的不简单呢?

他通过读历史,总结出了两类人的性格特点、行为特点以及他们的下场,从而道理就昭然若揭了,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了。

咱再来讲一下里面出现了这四个人,先上来提到的一个是羿,一个是奡。

羿,善射,相当于我们现在来说的神射手。奡,是大力士。

后来我们说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就说明这个人有勇力。

奡(ào)荡舟,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他能够把在水里面行的舟,在陆地上能拖着走,可见他的力气之大!这两个人都有勇力,但是都没有得到好死。

具体怎么回事,给大家讲一个他们的故事,以方便大家来了解。

首先说一下后羿,后其实是过去的一种官职,羿就是射。后羿,它不是指的一个具体的人,应该是指的相当于官职,家族的传承。

这里的羿,应该是夏朝,也就是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以后,有一个诸侯国叫有穷国的国主,叫羿,当时的时候,夏帝太康,那太康是谁呢?他是启的儿子,昏庸无道,沉湎于游猎,只知道去打猎,玩物丧志,经常一走几个月不回来。

于是,羿就发动了政变,把太康挡在了界河之外,不让他回国。

但当时羿又不敢去篡位,于是就立了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君,自己实际上控制了夏朝的政权,就相当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刚才我们说了,羿这个人他和太康一样有自己的特点,善射猎,因此犯了和太康一样的毛病“恃其善射,不修民事,淫于田授”,也是个打猎控。

他后来篡位以后,把他自己比较好的臣子,武罗、伯姻、熊髡、尨圉弃之不用,而信任谁呢?寒浞!让寒浞做自己的国相。

后来寒浞像羿对待太康一样,发动了政变,杀掉了羿,并且夺了羿的家室,代夏,自立为帝。所以说南宫适说羿不得好死。

奡是谁呢?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主人公寒浞的儿子。

有人说,他是寒浞和羿的妻子生的儿子。“寒浞袭有穷之号,因羿之室,生奡及豷”。寒浞跟着羿姓,直接搬进了他家去,把他的妻妾家室全部照单全收了,生了奡和豷两个儿子。

这个奡是著名的大力士,史书上说他能够当“陆地行舟”,这里说的“奡荡舟”,荡,本身是打仗的意思,左右冲杀叫荡阵。

《晋书》上有军歌:“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荡十下,就刺倒十人,谁也挡不住!

这奡能荡舟,一个说他能水战,二是说是能陆地行舟,陆地上也能把船荡起来,那他的神力不得了!

寒浞使“奡率师灭斟灌、斟寻,杀夏帝相,封奡于过,封豷于戈”。

但是奡也有一个毛病,“恃其诈力,不恤民事。”

当初奡杀夏帝相国的时候,来自有仍氏的夏妃,叫后缗的,回到了有仍国,生下一子叫少康。

另外有一个夏朝遗臣,叫靡的,先跟着羿,羿死后逃到有鬲氏,收拾忠于夏朝的势力,杀掉寒浞,立少康为帝,夏朝因此而复国。

少康灭奡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氏就亡了。

所以说奡也不得其死。

上面讲的是羿和奡的故事,他们都被杀,没有得到好死。

我们知道中国讲究说五福临门,五福其中的一条就是善终。不得善终,这个人就不完满,不是我们所崇尚的。

我们中国人讲究寿终正寝,活到岁数了,自然而然的死亡,而不是被人杀死,那叫死于非命。

刚才提到的是两个反面人物,那么接下来南宫适说了两个正面人物,哪两个人呢?一个是禹,大家都知道,尧、舜、禹是三代圣王,禹后来把帝位传到了给自己的儿子启,才有了夏朝,进入了奴隶社会。

这个人对中华民族有大功绩,在前面,孔子都分别对他们做了评论。禹做得最大的功绩是什么呢?就是大禹治水。

当时在那个年代没有水利设施,都是靠天吃饭,一旦雨水多就会泛滥,老百姓根本就无处生存。

大禹治水,修浚河道,把这些洪水归于河道,能够顺畅的流走,因此让老百姓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他是做了巨大的贡献的。三过家门而不入,一直治水了十几年,终于大功告成。

舜才将帝位禅让给他,所以说大禹,他是正儿八经做实事的人,是对中华民族有大贡献的人,这种人积累了足够的福报,夏朝有四百年的江山,就与禹的这个功绩分不开。

他得天下靠的是德,靠的是扎扎实实做事,而不是靠武力去征服。

另外一个人,就是稷。大家可能并不很熟悉,简单和大家介绍一下。

稷是唐尧,尧舜禹时的尧时候的名士,后稷也是我们农业的鼻祖,他是最早开始种稷和麦的人,负责教民耕种。

大家想一想,在那个社会、在那个时代,当时都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粮食都是从野地里找粮食吃。

后稷把这些庄稼,识辨出来以后,大规模的种植,让老百姓食上有了保障。民以食为天,所以说这是一件大功绩。

那他有天下是当时就有吗?不是的,而是他的后代子孙因为他的功德而有的天下。

谁是他的后代啊?就是历史上朝代在位时间最长的周朝,从周文王、周武王开始,一直有西周、东周,绵延八百多年,就是福祚绵长,荫及子孙啊!

无论是禹,还是后稷,他们都是扎扎实实做事的人,是真正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人。这个国家和社会也没有亏待他,一个是当时的后代,就有了天下,夏朝四百多年;一个是若干代以后,他的子孙有了天下,周朝。

讲完这四个人的故事,那南宫适的观点已经非常的清晰了,纯靠武力争天下,既不能守,也不得好死。而扎扎实实做事,真正为人民谋福利的,将会荫及后代子孙。

南宫适能够说出这段话来,说实话,孔子是很欣慰的。

因为他一直对南宫适看好。南宫适说出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这里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说,南宫适以此来赞美孔子,意思是孔子也和大禹、后稷一样,所以孔子也不方便说话,他能说自己的后代也去开创一个朝代吗!但是这个也差不多说中了,因为古代帝王都是走马灯车的换,能够有几百年的这个朝代,就不错了。

但是孔子被称为“素王”,就不是王,而享受王的待遇的。过去我们说中国有两家半。哪两家呢?

一个是孔子孔家,他们一直被封为衍圣公,一个是张天师张家,皇帝都只能算半个家。

第二种说法,是南宫适影射批评当时的当权者,仗着强力,也有不得其死的危险,所以孔子心中认同,但是表面却不方便接话,因为你议论时政这是要出问题的。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孔子在回味,还没来得及说,南宫适就出去了。

等过了一会儿,孔子才发出自己的感慨,这句感慨大家能够看到他满满的对南宫适的赞赏,说“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就是南宫适这个人真是一个君子,君子就像他这样,他就是君子。通过言语就可以看得出来,南宫适尚德不尚力,和孔子的价值观相符。

孔子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他能文能武,子路那么牛逼,在他手下是败将,心甘情愿的拜孔子为师,终身跟随。

他也去参加过夹谷会盟,以自己的智慧挫败了齐国的阴谋。

他是有这个能力,既有武力又有军事才能的,但是他不用,更多的是来弘扬文化,教化万民。

通过这一章,大家应该可以看出,只是崇尚武力是不得好死的。比如说是羿和奡。禹和稷只是有品德吗?也不是的,而是他们除了品德以外,还有能力。

什么能力啊?一个是治水,去除了水患,让中华民族免于水患之苦,这是大功德,解决了民族的痛点,泽披后代。

那另外一个人呢?他挠到了我们的痒点,解决了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吃饭问题,那这都是能力的表现。

这种人,社会不认可吗?领导看不见吗?他们有国,这是必然的结果呀!

所以在这里,我们要明白,我们说要做强者,或者说做与众不同的人,你认为你自己强,以武力来压人,别人是不服的,容易不得其死。那怎么办呢?

我们要有价值,不做所谓的强者,而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做与众不同的人,而是要做大家都能接受的人,你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有贡献,那么大家自然而然的会接受你。不但能得善终,而且能够荫及子孙。

好了,这一章就到这里了,我相信大家认真听的话一定会听得很嗨。

因为我们不但了解了历史上这几个有名的人物,而且对于他们的这个下场,从长远来看,都是具有非常大的教育意义。我们能够打开视野的话,那会一看到的是新一片天地。

好了,今天这一章就到这里了,明天早晨六点半,我们来继续学习论语,第14篇,宪问篇的第6章。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具体什么意思呢?我们明天早晨六点半,还是相聚在这里一起学习与探讨,

你可能感兴趣的:(14.5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ào)荡舟,俱不得其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