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无论如何都爱你的人》2022-11-03 坚持分享第50天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37期,王萌,坚持分享第50天。

最近,河北石家庄的一位妈妈因为儿子的一句话“妈妈,我爱你”而泪崩。

起因是儿子写作业拖拉,被她骂了一顿后,就关他在房间里写作业。

儿子看见妈妈发这么大的脾气,大气不敢出。

写完作业后已经是深夜,儿子不敢一个人睡觉,就想去找妈妈,但又害怕妈妈还在生气。

妈妈通过监控看到,儿子在房间徘徊一会后拿起了笔,写下了一句话塞在枕头底下,然后蒙头入睡。

等儿子睡着以后,妈妈立刻冲进儿子的房间,拿出枕头下面的纸条,看见上面写着一句话:妈妈,我爱你。


妈妈瞬间哭了。

在这条新闻下,无数的妈妈发出感慨:

看到这,眼泪止不住流下来,我也摔过孩子的书本,撕过作业,吼过、骂过,但是孩子永远不会记恨的,现在她心里最爱的还是妈妈。

前几天,因为5岁的儿子做视力训练时拖拉抵触,我吼了他。

他哭着对我说:

“妈妈,不管什么时候,我都是第 一爱你的,你要一直记着这句话。”

我愣是说不出话了…

我突然间想到一句话:这世界上,唯一骂不走的可能就是孩子了。

我们总是习惯用最差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但是孩子却能很快就原谅我们。

却不知道,打骂孩子“消融”掉的是他对自己的爱。

你骂孩子,他依然不会停止去爱你,但却会停止爱自己。


朋友说:

前几天工作很累,当她疲惫地回到家里时发现,孩子把颜料涂得沙发上、墙上到处都是。

一瞬间她崩溃了,立马朝着孩子大吼起来。

这一吼,惊得孩子立马丢下画笔,抱着妈妈的裤腿,任她使劲推,都推不动。

只听见孩子一边哭,一边说着“妈妈抱抱”。

这样的场景,作为父母是最无奈的。

当我们忍不住骂了孩子之后,总能见到孩子的另一面:

你越骂孩子,他越是要把你抱得紧紧的。

妈妈打了孩子一巴掌,可能十多分钟,孩子就过来跟妈妈道歉、示好。

骂孩子,对父母而言是“我生气了”,但是对孩子而言则是“妈妈不爱我了,妈妈要丢下我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弃猫效应”:一只猫被主人丢弃,在被别人捡回家以后会变得特别乖巧,甚至会讨好,因为它怕自己会再一次被丢弃。

而通常情况下,孩子被骂以后会陷入一种“被抛弃”的恐惧。

所以孩子会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和情绪表达,试图让自己心里得到安慰,并找回安全感。

此时,他们可能会:

“求拥抱”是孩子在确定自己在父母心里的分量;

“讨好”,是孩子在努力维持和父母之间稳定的依恋关系。

这就是孩子的爱,你越伤害他越“爱”你。

当我们的孩子慢慢长大,便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诉求,但是在被父母以打骂阻止的时候,他们第一反应是“不能让父母生气”。

此时他们会“牺牲”掉自己,宁愿自己委屈,也要去讨好父母。

其实,他们的心里只是在说:“请别离开我”。

夸奖的话可以脱口而出,诋毁的话却要三思而行。

很多父母恰恰相反,脱口而出的往往都是伤害孩子的话。

实际上,夸奖和诋毁可以表达同一种“关心”,就因为父母的落脚点放错了,反而成了刺进孩子心脏上的凶器。

如果父母的话能斟酌一下再说出口,把诋毁的话换成夸奖,它带给孩子的就是不一样的力量。

人生没有捷径,教育却有,它就是父母的嘴。

你骂孩子,他可以原谅你,但会“伤害”自己;你鼓励他,那他终究会被眷顾。


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责;

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

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开始变得自卑;

经常被限制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刻板固执……

有的时候,孩子“变坏”往往是从父母的语言开始。

因此,父母既然要教育孩子,就要把影响力放在“正面力”上。

用行动去“捍卫”孩子的未来,用嘴去“捍卫”孩子的人格。

只要父母做到:

孩子做不好时别诋毁;孩子犯错时别苛责;孩子需要时别敷衍。

做一个有温度的父母,给孩子一个有爱意的环境,它才是孩子未来的“发光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一个无论如何都爱你的人》2022-11-03 坚持分享第5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