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与蛇里的农夫不傻,而且勇敢温柔却成了社会公认的愚夫

至于真理,绝对的话我说不出口,关于相对,我只能说是:一切都是相对的这句话本身具有绝对性。

什么是善良什么是愚笨,从来都是有话语权的人定义的。

历史是由胜利者的夸张和失败者的妥协构成的。——拿破仑

如果当今的善良一文不值,那么错的不是个人,而是时代,时代证明了善良的确一文不值,农夫注定于那三亩地为牢。

但不同的角度看起来,农夫便不是那个农夫,我想我们不断学习的目的便是学会各个角度看事情,直到有了一个我们自己的角度。

耶稣救世,佛陀喂鹰,舍己为人的事迹数不胜数,但是深爱你的人不会倡导你去这么做,因为回报少于利益,活着是生活前提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人有句古话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有古话叫: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我们该相信哪一句?一时让我们给出答案其实有些犹豫,可回顾过去,事不关己的例子历历在目,当然也有拔刀的时候,我不倡导任何一种极端,每个人心中都明白一件事值得不值得,但许多人衡量值得或者不值得的时候通常以钱作为砝码,扶老人能有什么好处,不扶可以避开风险,我不是批判事物,因为有些人的性格和环境不容许我们菲薄,一个人生性懦弱或者强大,很多时候是身不由己的,你可能会觉得身不由己也是因为他不够坚决,那假设,如果你家庭欠债累累,好不容易到头了,网上正好流传扶老人被讹事件,像这种情况,你会不会扶?若你觉得当然会,那么你是否考虑到了他自身的生长环境,他是否生性懦弱或者他体会过管闲事的后果,我们可以做出我们自己的决定,但是最好不要以自身的道德去衡量另外一个人的做法。

那么古时候很大一部分罪过都是由公认道德论处的,是不是弊端?只消看看法律是不是成了世界主流论处的手段,因为道德是很巧妙的,如果当局者以他自身道德来审判罪犯,会有很多缺漏,当然也会更人性化,但是罪犯要得到的是改过,而不是原谅。

我也并非鼓励个人道德的自由,只是角度而言,如果一个人做了一件公认不好的事情,但他问心无愧,那他是不是应该受到谴责,比如扶老人这一块,他排除了家庭受到伤害的风险,但是得到了不扶的愧疚,但他觉得值得,是的,值得与否是我们自行决定的,如果这个愧疚在多年后入他的梦,那么,值不值得他心里才有数。

本份和人情越来越被区分开,不少抄着帮你好是尽人情,不帮你是本份。无可厚非,人心里都有一把天平,当我们觉得对一个人到此为止了,那么的确,是没有再好下去的理由,继续好下去只会使得自己心里不痛快,不要违背自己的良心,因为在这个阶段,也有很多人以这句话来安慰自己没有做的事情,本来没有帮忙的愧疚也被这句话抚平,爱将在社会上减少。

没有我所呼吁的理念,因为千百年来没有真理,人性本善的孔子也好,人性本恶得荀子也好,出发点都是基于人,那我们不应该只看到结论,应该去用自己作为参照去考量,至于结果,也放在自己身上,毕竟,人那么多,并不得都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农夫与蛇里的农夫不傻,而且勇敢温柔却成了社会公认的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