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发了一篇有关新疆酒事的文章,引来了不少朋友的不满。他们的不满通俗的说,就是这篇文章就像酒桌上的前三杯,痛快地喝完了,然后,酒和菜都没了……
我很知道一篇文章是无法说清新疆的酒里情怀,这本身就是个和新疆一样广得无法形容的问题。
这个问题很久以前和不少人聊过问过,酒在新疆人的情感里到底是什么样的位置。记得父亲依稀说过,酒就是新疆人的所有情感表达。
以前不懂,现在懂一点。
不说太长的历史,就从父亲那一代说起。据父亲说,那时候他在乡里,是没有什么好路的,大部分的乡,距离县里,近的一二十公里,远的七八十公里,再远的百多公里也是正常。而一个县和一个县,相隔一百公里都稀松平常。当然现在也一样。在当时交通极端不便的情况下,能迎来一位同事,一位熟人,甚至一位朋友,都是节日一样的幸事。物质匮乏的年代下,只有酒才能完美的表达。
而在平日的工作中,所有的劳累和辛苦,都抵不过一口酒之后重新焕发的战天斗地的激情。
那时候的一切艰苦和遥远,就算我生在新疆,有时候也无法想象。
然后,就延续下来。
有朋友百里千里万里的来,唯有家里滴酒不剩了,唯有自己陪着酩酊大醉了,唯有喝的歌着舞着毫无仪态了,才算彻底表达了那种面对朋友来看自己的喜悦感激兴奋之情,告诉朋友,自己没有装,自己竭尽全力了。
而平时生活中产生的矛盾、托付、交代和
沟通,也没有什么是一场不醉不归的酒解决不了的,一场不行就两场,但是,只要来了,喝了,醉了,就是一种磊落和态度,不容置疑。
据父亲说,很多时候,酒也是一种塑造了新疆精神的工具。什么是新疆精神?舍得出去,豁得上去,拼得无畏,一往无前。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在那样大的新疆土地上,在一代代青春岁月中,开垦、发展、建设、繁荣,酒,在其中也壮了新疆人的情怀。
久而久之,不装,不藏,不惧,不畏,坦荡荡,成了新疆人的心灵标签,也成了新疆人喝酒的态度。一场酒而已,醉了,哪里睡不下个人的一点点小情怀。
这个标签贴的很深。我印象里有一些记忆可以做个证明。
其一,内地的孩子如果过早沾酒,往往会被家里大人呵斥。而新疆,同样场景,大多会被赞许:呵呵,小子行!这导致我出疆上大学时发现,凡是新疆出来的孩子,基本对酒没有畏惧之心,而且有一种大气和刚在性格里面。
其二,外地来人或者来新疆工作的,必过酒场。能坚持的,往往会被赞许,会被认为有一股狠劲,那就能面对艰苦,不怕困难,为人敞亮,能很快融进群体。
其三,酒也是新疆人评判一个人品格的试金石。在酒座上推三阻四、混吃混喝、靠嘴混场子的人,往往没有朋友。用新疆人的话说,就是连一杯酒都摆不定的人,那就指望不上什么。
以前,新疆人喝酒是用碗。之后,是用喝水的口杯,不论瓶,每人先倒满一杯为止。大概十年前,开始用一两的小杯,菜没起,就是三杯尝尝味道,导致很多初来新疆的朋友永远吃不到热菜。而现在,用二十二十五甚至十五克的小杯了,酒还是喝,但很多人说没有了以前喝酒的味道。
新疆人更有一点特殊,那就是看不上内地的一切酒。这也不得不说其中有很大的道理。
水,基本都是冰雪融水山泉水,矿物质含量丰富,就这一点,得天独厚。
粮食,用我甘肃岳母的话说,新疆的粮食真的是她吃过的最好的粮食。面筋米油苞谷香。
葡萄,懒得说。
啤酒花,是在世界前排的地位,要不为何八十年代开始,德国就有那么大的兴趣来新疆合资建厂。更何况,新疆出了全国第一家的啤酒花股份。
所以,白酒,红酒,啤酒,新疆人从来不认为有哪一种酒能输给谁,这是一种毫不掩饰的骄傲。就像接待内地朋友,用内地酒浅尝之后,都会骄傲的推出新疆酒,就一句:来,喝喝真正的酒!
更何况,被新疆人独享的,还有北疆的格瓦斯,南疆的穆塞莱斯。这两种酒是什么情况,味道如何,我不说,你不来永远不知道。
其实,新疆人简单,新疆人的情怀和酒一样,浓烈,纯净,激情,透彻。烈,烈在骨子里,真,真在内涵上。
不装,不藏,不畏,不惧。我以坦荡胸怀待你,换你坦荡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