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背后的故事

在2022年伊始,在共读群读到了马伯庸这本《长安的荔枝》,感觉十分酣畅淋漓,扣人心弦,不禁让人拍案叫绝。全书情节之紧凑,史料之丰富,无不让人佩服作者浓厚的语言功力和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这本书的故事其实并不难,作者把“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件事展开来细细讲述。它的主人公虽只是一个九品小官,但竟然把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办成了。在整个事件所折射出的官场生存之道和大唐的宏观社会的现状,却能引发了人们的深深思考。

故事是这样的:天宝十四年,一个九品芝麻官李善德被同僚陷害,被迫接下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要在贵妃诞辰之日六月初一,将10斤岭南的新鲜荔枝运到长安。岭南距长安有五千余里的路途,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这个任务大概率是完成不了的,李善德小命不保。

然而,李善德抱着必死的决心,决定为了自己和家人放手一搏,他听从了好友韩承和杜甫的建议,只身前往岭南亲自调研。他在胡商苏谅、荔枝农阿僮姑娘等人的帮助下,经过周密的计算和实验,得出了最快可以11天将新鲜荔枝送到长安的方法。本来以为问题解决了,但却没想到他“让不可能成为可能”的做法,竟惹人嫉妒和眼红,他被各种复杂的流程和层层审批搞得焦头烂额,差点被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害得丧命。幸好得到了右相杨国忠的特权,才有权组织各部门人手,让荔枝运输之事得以实行。

在最终运送荔枝的路上,李善德发现困难远比他想得困难很多。他失去了朋友,违背了诺言。他亲眼看到为了让小小荔枝博得美人一笑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劳民伤财的背后,是统计者不计后果的骄奢淫逸和利益熏心。最终,他虽完成了任务,但因说出了实话而被流放岭南。他携家眷从此过上了乡野农夫的安稳生活,却也因此躲避了安史之乱的血光之灾,吉人自有天相的结局,让人深感欣慰。

这篇小说的字数并不太多,马伯庸仅用了11天就把它写完了。书中丰富的历史和地理相关知识,让我们足见作者文化底蕴的深厚和知识的广博。

作者对于主人公李善德的人物设定非常到位。其实整本书读下来,我觉得凭借李善德出色的推演能力和高效的执行力,仅做一个九品小芝麻官简直是太屈才了。但是又一想,他这个人的性格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善良”、“有德行”。这样一个老实且不够“圆滑”的人,也难怪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都没有提升的机会,才会被同僚们陷害,成了这个“荔枝使”。

然而恰恰是他这老实本份,精于钻研的精神和为人宽厚的性格,才有可能让这件事办成。他的好友韩承和杜甫,无一不是正直的人。他因为“不够圆滑”而结交上了胡商苏老头,得到了经济上的巨大支持;他因为没有城里人的架子而和荔枝农阿僮姑娘成为好朋友,了解到了荔枝保鲜的方法;他因为把奴隶当人看而得到了林邑奴的舍命相救,逃过了一劫,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正直善良的个性所致。

也正是因为如此,被流放岭南--这个看似对他不太公平的结局,反倒成了他最终的福报,让他躲过了长安城的一场浩劫。

这本小说给我的另外一个启发就是,任何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不要在还没有尝试的时候轻言放弃。先问问自己到底有没有竭尽全力去研究,有没有到第一线去了解情况,有没有和这方面的专家进行过深入的探讨,身边是否有人可以给自己提供必要的帮助......

李善德所面对的运送新鲜荔枝的难题,放到任何一个人身上都会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事件,我们容易相信自己的直觉做出相对感性的判断,所以这本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一件事到底能不能做成,重要的是你投入了多少决心,想到了多少方法,利用了多少资源。

另外,这本小说让我们看到了所谓大唐盛世之下暗潮涌动的实质。“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背后,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口腹之欲的劳民伤财和特权制度,所谓的取之于民,用之其上,无非是一层克扣一层,盛世大唐由此盛极而衰也将是必然。


由这本书改编的电影正在筹备之中,我相信这将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期待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