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七)

写这种有点学术味的散文,是一个创新。

多少知识量满满的学术论文烂在了知网上,被人看不起,认为只是假大空,应付毕业的文字垃圾。其实不然,这两年,我在知网上看过不少好论文,比如吉林大学陈秋丽的《作为游戏的小说——王小波小说艺术论》,武汉大学黄韬的《怪诞意识的自觉与实践——论王小波、莫言、残雪、刘震云、余华等作家笔下的怪诞美》。

这些论文虽然都没有出版成书,但其精彩程度不亚于广西师范大学或者三联书店出的畅销书,只是被学术标签打入了冷宫,与这热闹的自媒体写作无缘,稿费更是跟他们不相干,都被知网赚走了。(此问题,已有人反映,不久的将来,我想会解决的。)

正是因为普通读者对学术文章的这种刻板印象,徐远采取了这种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式,将一些学术观点,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将复杂问题一层层剥开给你看。

纯学术的受众少,一般人也不爱看,纯散文,又没特色,写好极难,容易流俗。而这种有着学术严密逻辑和散文随感骨肉,偶尔又加入一些考证过的红头文件和证据,俏皮中又见学术的古板,散漫中还有思维的严谨。

抒情可以共鸣,讲理也就听得进去,很快读完一个章节,每篇文章都回答一个问题,每组文章系统分析一道难题,顺着知识点往下捋,很快就读完了四分之一。

了解了农村政策的变革,对一些敏感问题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比如,为何征地,何为强拆,为什么农民盼着征地,而征起地来,又冲突不断,农民集体土地中的集体到底是谁等等。对我的毕业论文很有帮助。

——读《人·地·城》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札记(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