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0 第八课 财富从学习力开始

1⃣️ 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的新知。

这节课的感受很多、收获非常大,不仅写了一篇很凌乱、很多小结的思维导图,还写了满满一张A4纸的碎片式感悟,有种”万般滋味在心头“的感觉。

简单来说,收获有以下几点:

1/明白学习学习很重要,让我坚定地想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终身学习者”这个词过去更多地像一个口号式的目标,但其实仔细想想,万物皆可学,人生中的方方面面、每一个际遇,甚至自然环境中的每一样东西我们都可以去学习。

昨天看到一篇关于杨丽萍的文章,她说:“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在一棵树、一条河、一朵云身上看到可以学习的地方。但为什么我们却做不到呢?我觉得原因可能有二:

第一,我们人类太骄傲了,所以忘记了倾听、忘记了观察。我们是万物之灵,对于随时可以被我们砍伐、烧掉、摧毁的大自然中的生命,理所当然地觉得我们不需要学习。我们工作和生活这么忙,它们又怎么比得上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呢?当然也没有理由停下来看看云怎么飘、河水怎么流。

即便是面对一个人,他的观点与我相左,让我不爽,我就转过身去、不搭理他、根本不听他的话。这是因为我觉得他的想法不如我的好,或者我不肯承认他的想法比我的更好。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自傲?

除此以外,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每一场际遇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对方。只要有问题,随时都可以开始学习。无论是情绪遭遇低谷、面对失恋、新手父母、经营婚姻等,其实都是需要学习的。并不是前人都这样走,我们就可以不用学。

第二,我们缺乏学习力,不懂如何学习。同样一个知识、一条道理,为什么我学到的、做到的不如别人,这就是学习力的差异。我们很多人只在别人的要求下学习,上学的时候只学考试的内容、上班之后只学要考证的内容,根本没有问自己“我想学什么?我为什么要学”。

带着目标出发,只是学习的第一步。提高学习的意识才是核心,抱着“万物皆可学”的开放心态,拥抱和接受新的、不同的想法,经过自己的思辨,才能称得上“学习”,否则只是一台行走的“扫描仪”。

学习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群体VS个人、线上VS线下,实体VS虚拟。但其中最重要也最基础的是对学习的学习,也就是学习力。有了学习力,等于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我们就可以事半功倍。

我觉得有了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能力,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终身学习者”,让“终身学习者”不再只是一个口号。

2/基于效果,选择方法。

财富营的这么多节课以来,总有几个道理一直贯穿着,而“基于效果”则是其中一个。真的是大道至简。这句话的文字这么浅显,但是道理却那么深刻,也是很符合经济学逻辑的一句话了。

我们学习、做事的方法可以有多种多样,但如果没有效果我们就得立马换,而不是一条道走到黑(其实很多人都这样)。于是,我尝试思考了一下,目前我做的有效果和没效果的事都分别是什么,结果….这个过程很艰难。

为什么过程会如此艰难呢?我想,本来要让一个人去剖析自己的不好,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人都有自尊,保护自尊也是本能的一种。但现在又要找出自己的不足,这让我们的心理如何能自洽。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对平时做的事情缺少总结和复盘。《刻意练习》这本书也提到过,要发扬好的、改正不够好的。前提是,我们要对做过的事情的效果要有概念,要经过复盘才能知道它们究竟有没有效果,如何才能发挥更大效果。缺少了总结和复盘,我们就只能基于感觉去判断这件事情有没有效果了。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可能很容易错判,也很容易漏掉其中可以改善的环节。明明一件事情只是某个环节没有做好,导致了效果不理想,我们却整个方法都抛弃掉,这未免也太鲁莽了。

举个例子,在我现在做的事情里,我觉得复盘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但是效果才不见得有多么的好。通过复盘,我可以总结出一些做得好的和不好的地方,可以激励自己做完成点工作,否则这周的周复盘就该没东西可写了。但是,周复盘对于第二天、第二周的指导效果却不太明显,可能是因为我缺少了对复盘的复盘。只顾着对过去进行总结和反思,却忘了复盘的真正价值在于指导未来。我并没有把需要改善的点,写成落地清单,在往后的每一天去执行。导致复盘效果大打折扣的环节正是这里。所以,我要做的并不是抛弃写周复盘这个方法,而是把每周总结出来的好的、需要改善的点,写成落地清单,然后去执行。

另外一个感悟则是,抱着“有效果就继续,没效果就改变”的原则,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以此来进行决策。像上节课提到的情绪,如果我们生气没用,那就改换别的策略。同样的,如果这个人或这份工作确定无法让我们达到生活的最高目标,那换还是不换不是也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么?在感情上,我一直抱着的信念是“我要的是一段美满、相互成就的亲密关系,并不是a specific person,特定的某个人”,这也是基于效果的表达。

如果根据这条原则来行事,感觉就活成了经济学里面的理性人,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不再让我们痛苦、纠结了。

3/请教、咨询别人让我难以开口,现在却想尝试一波。

“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99%都被别人解决过”,可能只要你一开口,就能得到能够帮你解决问题的答案。英文里也说,”to ask, you will find an answer”。但我却是一个不敢开口的人。

原因是因为觉得自己的问题太低级,担心别人会笑话,重点还是怕别人知道我被这个事情困住,会觉得我很弱、我过得不好。其次是觉得身边没有几个我可以放下面子、勇敢敞开心扉的对象可以求助。主要还是自尊心在作祟。

现在想要尝试,也是因为两个点。一是要有开放的心态。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包括他的观点、经历和资源。每个人都受限于自己的认知,但每个人的认知都是不一样。当你拿着你的问题去问他时,对方能提供的东西是他的认知、他的经历和他的资源,是光靠你自己苦思冥想、单打独斗要不来的,这就是第一个benefit。

其次,成为贵人、互为贵人。我们交朋友除了需要情感归属以外,也希望能够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对方能帮自己一把,就像对方遇到困难时我们也会伸出手一样。在求助以前就先预设对方会看轻自己,这本身也是一种限制性信念。难道你会在对方向你求助时,去想他过得有多差、这么简单的事情都解决不了吗?当然不会!

请教和咨询别人能够利用别人不一样的认知、过往的经历和独有的资源来帮自己解决问题。只要能解决问题,那请教和咨询这个方法就是值得去做,这不也是一种“基于效果”的表现吗?

4/升级认知很重要,否则会被困在永恒的当下。

丹丹说“如果你不学习,你就会被困在永恒的当下”,现在我想的却是“如果认知不升级,我就会被困在永恒的当下”。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思维的局限、认知的局限,就像是一个框框,我们所有的想法都跳不出这个框框。我们和别人在认知上的唯一区别在于,认知水平的高低,或者说那个框框的大小。

如果不去升级自己的认知,那我们遇到的一切问题我们只会按我们经历塑造给我们的方法的行事,因为我们不知道原来可以有别的方法、或者不知道怎么用别的方法。我能想到一个很可怕的比喻就是,前面是一堵墙,我们明知前面是一堵墙,却一直撞一直撞,即便是头破血流我们也停不下来。因为我们的思维告诉我们“把墙撞开就好了,你只有这一条路”。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用其他方法破除这堵墙,我们还可以绕过它。但更牛逼的认知应该是,我们面前没有这堵墙。完全跳出就有的认知结构去看待事情,就会有另外一番景象。

以前我觉得认知升级好牛逼,但是好麻烦,算了。现在却觉得不这么干真的不行,我不想被困在永恒的当下,不想一直撞那堵墙。

认知升级和学习力息息相关,而其中的核心我认为是思考力。为什么同样是一句“世界上卖得最好的两种书,一种是心灵鸡汤,一种是工具书”,我只能觉得“哇,好像是诶”就没了,丹丹却能够把它跟其他知识联系起来,并落地应用?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思考力。

思考力有其广度和深度。广度我觉得可以用知识体系来扩展。通过把知识点连接起来,织成一张巨大的知识网,帮助我们去发散。而深度则要靠我们主动去提问、交流。比如昨晚直播时,有小伙伴问到搭建知识体系的问题,我当时也提供了我的答案。但其实,在他们问出来这些问题之前,我自己是没有思考过的,他们的问题对我来说太重要、太有启发了。同样,我们也可以逼着自己去做深度思考。

在我写这篇作业之前,我完全没有想过我的脑子里竟然还有这些东西的存在,但是丹丹逼着我去思考,逼着我去发散,才有了这些答案。思考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有时候我看到脑筋急转弯,掉头就走了,为什么要难为自己的大脑呢?但是思考的过程也好爽,出来的结果也是振奋人心的!思考就像吗啡,会让你兴奋、让你上瘾。

不断地逼着自己的思考,扩展思考的深度和宽度,才有可能打破就有认知,完成认知升级。以上是我的一些拙见。

2⃣️ 写出知识体系搭建的流程,并画出你的知识体系的框架图。(不用填充内容)

我计划以生命之花模型为基础框架开始搭建。


3⃣️ 本节课的落地清单。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6-10 第八课 财富从学习力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