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与立场---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性

我们的日常,都是有模式在主导,有些是意识到的,有些是潜意识中运行着的,我们受其影响却并未觉察。

思辨与立场,非常烧脑的一本书,但是,是我年度阅读中到现在感受到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读一本书,就像与一个人相遇,每一个相遇都是在正确的时候,我与这本书的相遇,也是在正确的时候。一段时间的积累和经历后,需要有这样的沉淀的过程来让我把所经历的结晶出来,成为内化后的自己的模式。

我们生来轻松愉快,在不断的经历和成长中,背负了一些礼物和包袱,也背负了一些负债。到人生的中间阶段,我们开始坏债,也开始觉醒,把加载在身上的外壳一个个的卸下,让自己本真的部分显露出来。形成模式是容易的,因为当初我们是一张白纸,做的任何涂鸦都是增加。但是,想要恢复到白纸的状态,就需要先进行擦洗,把痕迹一个个的清理,用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去看到痕迹。再画上属于我们的生命的图画,那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在每个人所经历的日常里,非常多的决定,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有些决定是无意识的,顺其自然的事情,那是习惯的力量。有些决定是经过考虑的,那是思维的力量。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决定,是我们深思熟虑的,经过相对完整的验证和讨论过程所做的决定。我们最容易忽视的,是前两个部分。不想就直接行动,比如看手机,比如吸烟,都是习惯类的动作。比如早餐,习惯的吃那些日常的饮食,并没有考虑过营养学的建议,或者我们的身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早餐,考虑到我们的未来的健康,考虑到健康对未来对家人等等的影响下,我们现在应该是吃什么样的早餐。这些都是无意识的决定,无意识的行为在左右着我们。

还有些决定,是我们当前的认知模式中,经过认真思考过的。只是,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没有意识到,我所认为的思考,居然是有着很大的误导性的。情感的喜好,认知的偏好,都会给我们的思考带来有些误差,偏差。在信息收集阶段就具有偏差,对于我们所喜好的所没有痛苦的信息,更敏感些。在思维的决策中,也难以抛开已知的模式和边界的局限性,目标和推理过程不够清晰,我们自己感受到一个答案或者决定,就想着这是我们想要的,而去做了这么的一个决定或者选择。

这就是思辨的缺失,它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轨迹,也对我们的体验带来不一样的格局。

所以,我们需要理性的了解各自的决策模式,了解如何才能真正的做到带着理性的思考去工作和生活。在工作中,我无法突破的地方,也许正是因为自己的思辨的片面和缺失而导致的。在生活上,感受到的无奈和不快,也正式思辨的懒惰所带来的。

所幸,在这个时刻,我遇到了这样的作者,理查德保罗,把思辨的过程和体系,仔细的掰开给我,娓娓道来,有些章节显得那么的直接,我能看到自己的痛,但是,我并不回避,面对一切的痛,是快速成长的最好的方法。

人的灵性或者说人的心灵里,有三个部分在主导:情感,理性,欲望。我们最容易感知到的是情感,最难感受到的是受到欲望的支配下的理性的缺失。

情感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我们人类的理性思维。在情绪变化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很难抽离出来进行客观的全面的思考。这是因为我们的能量和关注度都用来处理和应对我们的情绪,情绪越是发酵,对能量的消耗就越大。每次经历过发脾气的过程后,我们的身体也会感觉到疲劳,无力,松软。这就是能量的消耗造成的,我们需要重新的时间和空间让自己的身体能量来恢复。在情绪的那个当下,我们是会做决定的,是有一些理念主导者我们的看见和聚焦,这些无意识下做的决定倾向,就变成了以后我们在理性情况下的思考也难以跨越的障碍和误导,也是我们的局限性。

情绪的变化,压制了理性的思维。而如果我们的欲望和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又会继续激发我们的情绪。只有当需求和欲望被客观的看见和接纳,我们承认和接受了自己的欲望,或者当需求被满足的时候,人类的心灵中理性思维的模块才开始被唤醒进行思辨,两个内在的小人儿开始工作,自我提问,自我对话。理性的一面工作越是积极,我们走出情绪越快,我们对欲望的把握能力也就越强。

欲望是人类成长和发展进化的动力之一,有些欲望的存在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欲望会激发力行动力,会激发理性的系统思考过程,也就是创造力的起源。没有欲望的人,是对创造力的发挥不足的。

在这本书里面,聚焦在自我的思辨上,不需要跟他人进行思辨,先集中练习的是自我的内化过程。每个章节的最后都有一个小方块,我在这章节中学到什么,我在这方面是如何在做着的,我对这章节的内容中的行为现状是什么,按照书里面提醒的问题,我的每个问题的思考结果是什么。

一本好书,如同一个老友,亲密的老友一样,当作我们自己的镜子,让我们看到镜子里的自己真实的样子,如此的坦诚,如此的真实,不需要有任何的伪装,因为,作者在文字间所创造的场域是非常友好而安全的。

我最想成为的是什么样的人,我最重要的是什么,什么对我来说是不重要的。这些问题,看似简短,却是需要我们认真的安静下来去面对的。成为什么样的人,过怎样的人生,是需要很长时间去探索挖掘才能显化的,过程不易,但是面对了就是开始。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模式。每一个情绪的背后都是有个没有被满足的需求,而每个情绪的背后,也是一个没有被看见的模式在左右。对模式的看见,就是顿悟,也是新模式的刻意练习的开始。

举例来说,我看到了自己的困扰,就是在工作中的情绪问题。我经常会感受到情绪的波动,虽然也努力的控制自己,为了体现职业的素养,和职业的形象。但是在那些当下的时刻,控制情绪,压抑情绪是非常消耗的,也是痛苦的。我的关注点就放在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上,对于会议期间讨论的内容,很难接纳,很难产生有效的洞察力,有效的交换视角,当然,就几乎很难达到有效的有建设性的共识。

通过书本上的方法的练习,我惊喜的发现情绪的产生,是因为需求在叫唤。需求是被认可,被感谢,被欣赏和认同。我如何产生了这些需求呢,内观后发掘到这些需求是因为有一个内在的模式在左右着。我的模式就是我的所有付出,都是为了公司,都是为了老板什么的,所以就需要相关的我以为重要的他人给与回报,比如认可,比如欣赏等。那么,我想成为的是什么人呢,所做的工作上的事情都是因为什么呢。企业中,每个人都是要做事情的,也都在做着岗位上应该做的事情。别人的感谢与否,那不是岗位的初衷所设定的。

我本是在为自己的岗位做事情,完成岗位职能,做的好与孬,都是自己的能力决定的,缘何要与他人的认可挂钩呢。我看到了自己的童年的模式,渴望家人的认可,渴望被欣赏,因为我只有在那些话中,才能感受到家人对我的爱,才能让自己感受到自己并不是那么的差,自己也是有价值的。

现在的我,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内在的模式,还是停留在童年的阶段中。难怪会那么的辛苦和累。我认可自己的能力吗,我认为我有这样的能力在当前的工作岗位上吗,这些本就是我自己的问题,我是否认可自己,是否清晰的思考过自己的能力匹配度以及在这个岗位上应该做的应该实现的工作交付结果。

结果深度的思考,一切就变成了我自己的责任,我本就是应该实现这些的价值的。每个岗位上,都是有要求的,我们付出的在工作上的,多做一点,少做一点,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和决定。并不是在为了老板而工作,不是为了企业而付出了艰辛。

规则清晰了,我们的思维也就清晰了,目标也就清晰了。当我们把所有的决定和行动的权力都归属于自己后,内心的需求也就放下了一些。我要对我自己的工作负责,一方面做事情,一方面从做的事情中成长自己。这些都不是期待上一级的同事认可与否而决定的,我所做的都是我想做的,他人的评价也就是无关重要了,认可也好,不认可也罢,都是无可厚非的,也是无关紧要的,我所需要关注的是自己的成长如何,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在这个当前的工作岗位上的结果。

是的,在这个模式被挖掘后,我用什么样的新的模式来替换呢?

理性的思考的重要,也就在于此。极致的清晰的理性的思辨过程,是我们的智慧产生的过程。

我看到了自己的模式,新的模式就是一切都是我自己想做的,我在意的也就是少部分的人的评价和互动,家人,亲人等,而不是所有人。工作更加如此,不给自己设定任何在工作中的重要他人,也就放下了期待。新的模式中,我自己对自己满意吗,我自己对结果开心吗,我自己对所作的事情,有学习吗。这些变成我的新模式,替代着旧有的向外求的模式,让我自己轻松起来。

我们可以不再因为他人的认可,就再多付出一些,去牺牲我的健康,熬夜,焦虑,甚至牺牲自己的生活愉快和对生命的本意的迷失。我自己如何看待镜子里的自己的,这是我们对自己的认可的开始,也是放下对他人的评价的开始。向内观的力量,来自于自己真正的面对自己的勇气,我们都不能面对镜子里的自己,那就只有期待外界的认可和评价来丰富我们自己,来弥补我们对自己的认知的缺失。拿来主义是容易的一个捷径,因为它不需要勇气,只要我们愿意,外在有非常多的对我的评价的声音存在,随便拿起一个,省去了自我严谨的谦卑的思考的努力,我们天性也是有懒惰的元素的,更容易变成拿来主义。但这对自我的认知和对包袱的放下,是有伤害的。误导了自己,也误导了对生命本身的意义的寻找和体验,那将是人生的遗憾。

我想做的,也就是我想成为的,用几个词来形容呢,成己达人,不断的成长自己,达则兼济天下。君子不器,成就一个简单的清澈的人,首先不去限制自己,为所为,有所不为,我成为谁就是做给自己的选择题。关注外在吗,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都会成为分散我们注意力的因素,也成为我们的时间的黑洞。所想要成为的,自然清晰,君子之道在于知行合一,在于道法自然的深邃。

对一切的外在事物,有了极致的理性思考,多问自己几个然后呢,真的吗,还有呢。自然就会与清晰的人生目标相遇,与自己的未来早早的联结上。这样的联结,所获得的能量,是巨大的对自己的赋能。

未来之路,总是艰辛的。我们需要的,首先是自己对自己的陪伴。安静的与自己的相处,读书,健身,能量的流动,知识到智慧的转化可以让自己成为自己的朋友,与自己联结后才能产生行动力。

正如在周末的课上所学到的,无论我们遇见谁,都是最好的遇见,包括遇见我们自己。

无论我们经历什么事情,也都是必然会发生的。没有那个逃避式的如果,我们所能抓取的,就是在每一段经历中去提炼去结晶,找到每一段经历所希望教会我们的智慧。每一个发生,也都是在对的时刻的发生,从每一个发生中,我们所学的是什么,这是人和人之间不同的出发点。我们内化了什么,我们就在未来成为什么。

结束的就已经结束了,我曾经在过去投入过的热情,也就是留在了过去。无所谓可惜和惋惜,那是属于过去的那个时间里的精彩,也是生命的一种呈现的方式。曾经热烈的渴望过的,拼命的追求过的,无所谓得失,都留在那个当下,与那个当下是最完美的相遇。站在每一个此刻,我们不是回望那个当下的热情,顾影自怜,而是回望那个热情的场景和热烈的付出中,自己收获了怎样的能力,才能有了今日的觉醒。

还有些,在我们各自的心里,是还没有结束的,那就是在等待我们的收获和对其中的礼物的接纳。最近经常想念离开了的外婆,我也曾经对外婆说,我珍惜过去,珍惜生命中我所有的获得。从中我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生活,如何坚强,如何保持女人的优雅,这些都是我在外婆那里学习到的。我所有的学习都看到以后,对外婆的四年就变成了对美好的共鸣,是对爱的珍惜和对爱的传承,不是对失去的爱的纠缠不是对失去了的亲人的陪伴的痛苦。当我收获了礼物,一次次的看见这样的收获的过程,拿起这样的结晶,我对外婆的思念,也就变成了对我自己的生命的滋养,变成了能量的流动和传承。我是如此的幸福,应该如此的感恩这生命中与外婆的相遇,是她给与了我爱的伟大的教育,让我学会了谦逊和优雅。由此,情感的需求是满足的,也就自然不会再去期待工作中的他人对我的爱和情感的互动。

在人的理性的体系中,一切都是需要清晰化的,需要目标化。我们想要的,就是目标。

在工作中,一个组织和团队中,也是如此,有着自己的思维模式。企业中,有组织的存在,就有复杂程度。人,都是趋利的本性而存在的,那么组织中就必然有政治存在,权力的斗争的存在。作为企业的核心管理者,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洞察,是企业管理的智慧之一。

漠视人性的根本特征的管理者,不是一个成熟的管理者,也很难带动团队和企业走向成熟的体系。当一个管理者对人性的认知缺失的时候,就会给团队造成能量的消耗。面对残酷的勇气,是领导力的内在基础。当我们只能看到人性的光辉面,我们也就只能在组织的表面去努力。因为组织也是有自己的情绪和价值观的,当组织的情绪被忽视,那么团队效率就不可能体现。遇到这样的组织,还是离开为好,或者你去努力的发挥积极的作用,积极的影响力的衡量标准,就是你能否把组织的积极面建立起来。否则,在商战中,是难以获胜的。

理性的思考,自我的多角度思辨,是我们成熟的标志。如何去评估我们是否具有理性的思维呢?

当你对于一个问题,只能找出两个解就方案,那么你的思维的局限性就是巨大的,你的批判性思维还没有建立起来,你的理性思维还需要被刻意的强化训练。训练的方法就是没遇到一个问题,多找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多找不同的角度去深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当我们自己能够把理性思维和推理模式进行外在的显化后,我们就刻意清晰的看到理性思维对能量的节省,我们会更有激情更有能量去指导自己走向未来的自己。我们就能够通过推理和良好的感知力来抵御对情绪化的能量的消耗。如果我们学会了如何破解并且进一步的减少非理性的情绪和欲求,我们就将能体验到更健康的情绪和欲求,直到我们刻意持续的体验到,达到情绪的稳定和决策的正确。

理性的思维,自我思辨,就能清晰自己的立场。在工作中,简短的表达自己的立场,也就减少了争辩。

这是提高效率的方式,也是一个人成熟与否的标志。经常性的意见不一致,经常性的情绪发泄和争论,是在提醒我们对模式的觉察,也是在提醒我们停下来进行反观。无所谓情绪,也就无所谓争辩,每一个决定都是值得尊重的,每一个人也是值得尊重的。一个组织中,我们对某个人的看法,其实也是夹杂着对某个部门的整体的评价的,也就是并不是对某人的纯粹的看法。那我们身在一个组织和团队中,又有多少的必要性去在意他人的看法。

看见模式就是顿悟,是放下,是对过去模式的觉知,也是对潜意识的唤醒。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辨与立场---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