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杂想

        我觉得我需要写点什么,来记录,这些年来第一次不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去看书,而是主动地在一个月内看完一本书这件事。在现代社会,很多人一星期看完一本书,一年看完50多本书的大有人在。而我这种一个月看完一本的,应该很惭愧的去面壁思过,思考一下是什么导致了我的今天?看了一堆无营养的垃圾小说,如果关闭我正在看的小说,问我讲的什么,抱歉主人公的名字我都忘记了,更别提内容。

        我应该立个flag,告诉自己,从今天开始,为了防止我的老年痴呆,我应该看完一本书,立马写一篇感受。要不然,看过的书,如同,过眼云烟一般,消散在天空。

        其实,说要写点什么随笔、笔记、读后感?我还真不知道,我现在的脑子有点懵,我在回忆,这本书讲的什么。这种感觉,就像查视野时,惶恐的等着你能看见的小幸运,希望自己能再多看到一些小点点,以此来证明,自己的眼睛还算正常。

       《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好像是因为在微信里有人推荐,我又比较喜欢爱马仕,因为我的姓首字母就是H,可惜没有钱买,那么就买本书吧。其次,我不是个妈妈,我还未婚,给自己一个完美的理由,看如果我是个妈妈,我就可以拥有一个铂金包了,我不是太喜欢铂金包,但我喜欢凯莉、花园包、水桶包、Herbag、Evelyne啊,这些小红书里的大街款都没有铂金包贵,所以啊,我想这也许是可以实现的。就纯当给自己设立一个小梦想好啦。

        也许作者是人类学博士吧,整本书,作者就拿上东区的妈妈们和动物做比较。让我这个不会讲故事的人来说这本书就是:就是一个居住在下城区的妈妈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要买上东区的学区房,上上东区最厉害的私立幼儿园,同时又让自己的孩子能融入到那个阶层,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去做所有她能做的事情。因为是这位妈妈是人类学家,所以她同时以观察者、参与者的身份近距离观察与她接触的上东区的女人,把她们比喻成猩猩或狒狒,以人类和动物这两种角度来阐述群居动物的交往、生活、思想等等等等。我觉得用咱中国话说就是孟母三迁—寻求认同—认清自我。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就要向更好的地方出发,虽然女主家很有钱,但还是没有达到上东区的顶级高度,为了让孩子有玩伴,她就要首先融入那个圈子里妈妈的生活。看来每个国家都是有阶层的,阶层对阶层,不跨越,很是正常。因为是外来入侵者,又没有显赫的身世,她只能主动寻找突破口加入组织。为了加入组织她严格按照上东区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不管接孩子还是买菜,妆容衣服一定要完美;不管是否生孩子,身材一定要瘦瘦瘦;一定要有铂金包,走在外面才不害怕别人撞你;一定要度假,就是度假也不忘运动,保持身材……最后在孩子幼儿园朋友爸爸的一次帮助下,顺利打入内部。就这样她越来越像上东区的贵妇一样过了好几年,直到她的第三个孩子不幸离开她,她的那些所谓贵妇朋友突然向她伸出橄榄枝,告诉她她们也和她有过类似的经历,都有过痛苦,帮助她走出困境。按网络语就是,她们突然从塑料姐妹花变成货真价实姐妹花啦吧。最后她搬去了上西区,因为那里的氛围更轻松,但同时她与她那些上东区的好友也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全本完。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复述的对不对。这几年看书的不专注,导致了我看完就忘的坏毛病,又不想翻书去重温一遍。如果说这本书我有什么感触,那我想说,每个阶层有每个阶层的烦恼吧。

        为了保留自己优良的基因,就要找优秀的配偶;为了留住自己的巨额财富,就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为了让家族经久不衰,就要培养最优秀的接班人;为了外在的形象,就要每时每刻保持完美形象;为了不让自己的团体阶层不要降低,就要严格控制加入者的质量;为了让自己和周围的人打成一团,就要参加所有的喜欢的不喜欢的活动,说喜欢或不喜欢的话,用能负担的或负担不起的东西,为了显示自己的number1身份,永远要赶在别人做做很多事情……这么多为了为了,那些上东区的妈妈们当然焦虑了,一边焦虑还要一边镇静,看的我都替她们累。可是我又转眼一想,享受着众人的仰慕,穿着昂贵的衣服,带着奢华的首饰,提着限量的包包,出行有着私家司机,有着穿衣顾问,私人教练……要面对那些焦虑让自己各种完美也是应该的。

        有钱是一种活法,没钱又是一种活法,都在于自己的选择吧。不管是不是妈妈,不管是不是为了孩子,不管有没有铂金包,生活都要继续,看你追求的是什么吧。

       书的精华是什么呢?改天我去看看别人的书评,学学吧,总之,在下一阶段,我要把看书养成习惯。立个flag,看完50本,写50篇杂想,给自己买个喜欢的并能负担起的爱马仕,哈哈哈。

        不知道这个梦想这辈子是否能实现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1.读《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