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单华伟的第三百二十六篇原创文章
1 镜子
开篇,请允许我提一个看似很奇怪的问题:请问,人是如何确认自己的存在的?
平时没有细想,感觉一切都理所当然,但若真要你回答这个问题,大多数人是没有办法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的。
当然,这个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但一般来说,很多思想家和哲学家都认为,人是通过一个“客体”或者“他者”,确认自己的存在的。
想象一下,如果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你如何确定你自己是人?或者换个问法:这个时候,你能够、有必要、有能力确认自己吗?
再来一个更生动形象的例子,其实大家第一次发现“这里居然有一个我,有一个人存在”的时候,是自己照镜子的时候。
镜子里的那个“你”,此时实际上就是一个“客体”,它并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形象在镜中的显现。
而这,便是一切的关键,人这种存在,是无法自我确认的,我们总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客体,进行自我认识。
而这些客体,绝大多数都是像“镜子”一样的东西,它反映出我们的欲求,反映出我们可能的面目。
这个自我认知的过程,也是我们整合自己的欲望的过程,在一个个的“镜像”中,我们将各种支离破碎的欲望整合起来。
比如,我是一个如何如何的好学生\好孩子\好丈夫\好妻子,我喜欢什么类型的男人\女人,我的审美等等一系列的东西。
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欲望的真正对象被隔离的过程,因为我们所见的,都是镜像,我们对自己的认同,就是一种想象性的,镜像的自我认同。
由此,我们所找到的,并不是欲望的真正对象,而是一个个替代对象。
2 他者
而以上这些,都不是最致命的,镜像化的认知带给我们的最大“遗毒”,还是让我们混淆了自我和他者。
前面谈到,我们在和他者的互动中,有一个“欲望的整合”过程,这个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首先,我们通过观察获得了一个有关他人的形象,然后我们对此产生认同,接着,这种认同就会转换我我们的心像,进一步反转,变成我们自己。
简单理解,那就是你的欲望,其实是他人的欲望,是你在他人身上看到的,体验到的一系列东西。
用我们常说的一些话语来比喻,那就是当你在观察他人的过程中,你不仅是简单在看他人,你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这个过程,其实是你的自我构建的过程。
举一个谈恋爱的例子,很容易就会明白,现在很多人都会谈到,因为疯狂的喜欢一个人,在各个方面都去模仿他\她,到最后自己变得跟那个人几乎是一样了。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我们所讲的:一个主体的欲望,在根本上是一个他者的欲望
至此,我们惊讶的发现,所谓的自我,只是一种超现实的幻象,是以一系列异化认同为基本框架构建起来的伪自我。
他者最终取代了主体,用一个大家容易理解的概念来说,那就是被主体自己被“反杀”了。
3 宇宙
以上讲的这一切,便是我们经常讲的所谓“内心的冲突”的来源。
当我们谈到内心的冲突时,总觉得这是一种“矛盾”,是一种很奇怪,反逻辑,不应该存在的东西。
但在这里我们发现,其实冲突才是必然,因为我们在构筑所谓的“自我”的时候,便已经埋下了祸根,我们的心中,装了太多本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人的内心,同时具有一个堡垒和一个体育场,它坚如磐石,但同时也内含大量的冲突。
每一个“我”,都在对内自我攻击,对外和别人竞争,比赛,然后把他人整合到自己的欲望当中。
所以,我们可以说,他人即地狱,自我也是自我的地狱,我们都活在强迫症和嫉妒中。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强迫症和嫉妒,也是成长的力量。
实际上,人之所以能活着,只所以能如此富有生命力、创造力的活着,正是因为有这些力量,有这些冲突在不断的刺激我们,督促我们进行反反复复的自我重构。
是啊,人,其实就是一个反复膨胀、坍缩、撕裂、融合的小宇宙。
(全文完)
--------------------
我是单华伟,一个看书和写作的人,如果觉得文章有启发,记得点个赞吧,感谢你的阅读。
如果你对我的文章和思维方式感兴趣,欢迎到亚马逊图书上阅读我的新书《成长:如何深度思考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