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读书的年纪,“童模”在刻意训练的扭腰、甜笑、卖萌中度过

一、从流量看电影市场

前一阵子,电影《上海堡垒》上映,我没去看,倒是听到了不少负面评论,无外乎都是围绕着“流量、明星”等字眼来展开。

坦白说,如果剧情硬伤,流量明星算是硬伤下被躺枪了,就算再高超的演技,也拯救不了一个苍白不好看的剧本。

对于此,网友总结出来《上海堡垒》失败的原因有两点:

  1. 01、打着科幻电影的名号,蹭着《流浪地球》的流量;
  2. 02、在01的基础之上,看完的人大失所望,得出“这只是一部披着科幻电影外皮的爱情片而已”的结论。

再说到“明星”,这部电影所请的主演可担当“流量明星”几个火热的大字,片子上映不久,导演更是在微博上向粉丝和观众们“道歉”,说自己不应该请某流量明星来担任主演。

这里我说的“道歉”加了引号,谁知道导演是真的道歉呢还是和宣发一起营造的另一种营销方案呢?

同为请“流量明星”,十多天前上映的《少年的你》就做得很聪明,选对了易烊千玺。

熟悉易烊千玺的人都知道,他是早年以TFBOYS组合形式出道,可大家有没有发现,组合的三个人中,只有易烊千玺最终站在了所有人的面前,从热播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的开播,到最近上映十来天票房数十亿的《少年的你》中,无不充斥着观众对四字弟弟演技的夸赞。

这样的易烊千玺,当然可称得上是既有演技也有实力的新生代流量明星,说得再确切些,可以称得上算是一名合格的“戏骨”了吧!

二、从“戏骨”看“老戏骨”

说到“戏骨”一词,就不得不提一下“老戏骨”,老戏骨一词因演员赵立新说其带有侮辱性质而更为人熟知。

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作老戏骨呢?可以百度到的结果是:

那些演艺精湛的影视戏剧演员们,形态风流,演戏惟妙惟肖,演什么像什么的人

那些演戏很投入,有高超的演技,在娱乐圈耕耘多年,德高望重并且演技深受称赞,被观众广泛熟知的人

可是,有着如此盛名的老戏骨们,却在流量当道的今天,变得一文不值。


《如懿传》里,周迅的脸被吐槽得体无完肤,人们说,这么老还要出来演少女,太违和了,看着恶心!

《延禧攻略》里,佘诗曼片酬不及小鲜肉们的零头!

65岁的老戏骨濮存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自称:我演的东西没人看,娱乐市场真的没有我的活儿!

77岁的老戏骨卢海鹏也于几个月前爆出“20万手术费古天乐垫付”的新闻。

而那些拿着天价片酬的流量明星们呢?


在吃瓜群众们谈论这些年难有好的影视作品呈现的时候,流量明星们在这个当口赚得盆满钵满,但是粉丝们可不管这些,他们只要剧中有喜欢的偶像就都会去支持。

于是,市场就在吃瓜群众们和粉丝们的褒贬之中,恶性循环,因为吃瓜群众有一部分也是某流量明星粉丝。

又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这世间的道理,真是很难懂。

三、从“老戏骨”看“小戏骨”

而我们再看看从2017年湖南卫视“小戏骨”栏目中火了的那些小戏骨们,一入娱乐圈就备受好评:

小林黛玉一出场就让人惊艳,梨花带雨惹人怜。虽然只有10岁,但一颦一笑都有陈晓旭的神韵。

小宝钗颇有原著中不愠不火的神情,眼神里全是戏,宝钗的玲珑和聪慧展露得恰到好处。

凤姐风风火火出场,八面玲珑。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不仅如此,人民日报微博也评论:这些00后,是不折不扣的后起之秀,用实力验证了后生可畏。

相比于流量明星的天价片酬,这些备受好评的小戏骨们却谈不上有片酬,对比当下一线演员的片酬,也不到1/5000。

有的时候剧组会给他们意思一下,奖励一下,给个几百、一两千、两三千,但不可能更多了。


而市面上所有的观众,在对小戏骨们的演技,感到惊艳的同时,也发出了很多不同的声音:

  1. 1、这些小戏骨非常棒,演技赶超当红明星,是娱乐圈的一股清流
  2. 2、这么小的孩子能演好戏,只是基于对经典的模仿
  3. 3、这是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采用小演员演绎经典名著,带动更多小朋友观众熟悉、关注经典名著
  4. 4、小戏骨演戏是一种以儿童成熟化表演为噱头的娱乐形式,让小孩演成人戏是对小孩子的一种拔苗助长

小戏骨的出品方曾表示:做那些戏的初衷是为了演经典、学经典,传承优秀文化,传递主流价值观,这种改编经典的做法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进行的艺术再创作”。

孩子具有天然的模仿能力,而被那些小戏骨们模仿出来的经典作品,本身就可以作教科书式的演技了。虽然很多人都说:模仿的能力并不能叫作演技。但这并不能抹杀小演员们的光彩,他们表现出了并非只有她们那个年龄小孩所具备的能力:理解故事以及人物关系、人物命运,赋予演绎的角色以生命。

四、市场,究竟在选择什么?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各类育儿书籍也都纷纷表示,孩子的培养当然是越早越好,如果错过了0-6岁的黄金阶段,还能再次把握6-12岁的关键阶段。

著名的“童模镇”织里,曾上演过这样一段故事:

小孩穿着好看的衣服,蹲在地上捡掉落的篮子,被旁边一个大人踢了一脚。

这个小孩叫妞妞,而踢她的大人不是别人,正是妞妞的母亲。随着事态的发酵,记者也发现妞妞的母亲打她并不是一次的“情绪失控”,而是一种“常态化”的行为。

这件事一经爆出,“童模”一词也迅速上了热搜。“出名趁早”的梦幻,“孩子挣钱养家”的童话,一度让那些“童模”的家长们迷失本心。


再一深扒“童模”的生活,也可以发现他们大多数人生活得并不快乐,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在几百套衣服和镜头前穿梭,在经过无数次训练而成的扭腰、甜笑、卖萌中度过。

他们的童年谈不上开心,能进学校跟普通孩子一起学习更是做梦。许多家长也表示极为珍惜孩子能拍摄的时间,因为基本到了十二岁左右,孩子就不能为他们挣钱了。

这些“童星、童模”在家长们的私心中,度过了极为珍贵的童年。


不得不说,存在即合理,有市场的存在,就有人的需求在。可是我们的市场,给了孩子什么呢?

基于小戏骨的大火,市面上也出了不少以“小戏骨”为培养对象的儿童剧类项目公司。

这类公司以培养小演员为目的,原创儿童剧本,多以公益性质,成品上线以后也纷纷出现在北京国际儿童电影节、中国公益微电影节、中欧青少年电影节中。

我不否让让孩子多参加这些的益处,市面上有那么多培训机构,教跳舞的唱歌的,教乐器的画画的,终于也有教孩子演戏的地方了,如果孩子刚好需要,培训机构又刚好能给,这就能造成双赢的局面。

而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则更需要家长保持平常心,不管孩子能不能火能不能红,能不能为家庭赚钱,她始终都只是孩子。不要把孩子当做实现财务自由的工具。

做家长的首先要抛开赋予孩子“童星、童模”的梦幻,孩子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和最健全的发展。

五、从市场,再看演员


对小戏骨演戏不同的看法,都代表着当下最主流的几种意识形态,而关于到底该如何评判小戏骨们,知乎上有了这样的设问:小戏骨们的出现,是否触犯了演艺圈某些群体的利益?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无一人敢打包票,毕竟演艺圈变幻无穷,小孩子对未来的可能也是无穷变换的。

做演员的需要群众基础,演技好有实力才是行业的长久之道,至于颜值只是顺带的事。王宝强、黄渤、贾玲等人出现在大众的视野,正好印证了长相是其次,有持续的优质内容的输出能力才是最为关键的。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靠美食发家的网红李子柒,与靠说段子发家的网红PAPI酱,她们为什么能一直红,由此可见一斑。

而那些对小戏骨们褒贬不一的评价,本质上可以归结为同一点——

小戏骨们的突然出现,给目前所有“流量明星”们提了个醒,但究竟小戏骨来演戏到底好不好,就需要我们拭目以待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本该读书的年纪,“童模”在刻意训练的扭腰、甜笑、卖萌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