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功名》 第七章 安忠

红林悟道《韩非子-功名》 第七章 安忠

红林悟道《韩非子-功名》上一章韩非子用实例讲述了势位的重要性,也揭示了势位的实质:短之临高也以位,不肖之制贤也以势。短木居高临下凭借的是位置,不贤者制服贤人凭借的是权势。势位让短木居高临下,让不贤者控制贤人。这是人类社会学问题,如同马克思的《资本论》一样,用于揭示资本主义的社会问题与发展规律,韩非子的“势位”论,似乎在于提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与发展规律,当然,“势位”论远超了阶级理念,它适用任何形态的社会和任何团体组织,大到国际社会,中到国家,小到公司家庭,势位论都成立的。势位论阐述了社会中存在的一种普通现象,是个体与群体生存生活现状的内在原因。

当然,韩非子并不是在说“短之临高也以位,不肖之制贤也以势。”是社会生活的全部,他只是借住此事说明势位的重要性与天然性。连不贤者都能管制贤者,你说势位重要不重要。短木居高临下这是自然而然的事,高山依然是高山,短木依然是短木,如果硬要给这样的自然现象加上人为的思想,我们只能按韩非子的意思说势位是如此的重要,或是这棵树的命真好。而“不肖之制贤也以势”中的势位绝对是人为的结果,人为的结果就有好有坏,而“不肖之制贤”就是坏,还好,总得来看,历史的势位之力总体是好的,是贤者制不肖者。那些通过势位上位的不肖者都被贤者一一推倒,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并没有阻止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势位,是历史形成的,用时间积累的,绝不是一张纸所决定的。实事告诉我们领袖的势位是历史形成的,是在一次次的胜利中确立的,是斗争的结果。对于君主来说,通过顺天时得人心施技能,最终形成领导势位,而这样的势位需要形式或是标准来确定。韩非子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君主势位的标准,第一“人主者,天下一力以共载之,故安。”意思是:做君主的,天下合力来共同拥戴他,所以稳定。第二“众同心以共立之,故尊。”意思是:天下齐心来共同推举他,所以尊贵。第三“人臣守所长,尽所能,故忠。”意思是:臣下发挥特长,竭尽所能,所以忠诚。“安、尊、忠”就是君主势位的标准,君主的势位稳不稳,威不威就看这三点。

稳定是势位的第一表相,就象木居高山一样,高山稳定势位才稳定,做为君主天下所有的力量汇聚在一起来拥戴,江山才稳。新中国成立初,领袖汇聚了各方力量一起建国,才有了国家的初步稳定。团结了一切能团结的力量,新中国建设才有了新面貌。尊贵是天下民众齐心尊重,视君为一,从内心里接受君主的统治。忠诚,是服从,是君臣目标一致的表现,为了目标尽职尽责。

势力,如同“道”的法力一样,无形无相,无处不在,无所不能。“道”的法力体现在天地间万物的生机勃勃与生生不息,如果那天天地万物都衰落不堪,消亡灭绝,说明“道”的法力也就衰退了。君主的势力的表现也是一样,天下合力拥戴,民众齐心共立,臣子尽职尽责,说明君主势位稳固权威,相反,说明君主势位不稳脆弱。人类的认知局限性让我们有了“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论证思想,一切力量都必须用其外在作用力或是表相来体现。“安、尊、忠”就是君主势位的体现,这很现实,也很直接。实事胜于雄辩,说一万句不如用一件事来证明。

【 人主者,天下一力以共载之,故安。众同心以共立之,故尊。人臣守所长,尽所能,故忠。】

势在人为。适应环境顺势而为,聚得人心造势成事。为君之道在于势位,团结力量,凝聚民心,善于用人。不要做有损自身发展的事,这就是在造势,造人生顺利的势;不要做有损于家庭和睦的事,这就是在造势,造幸福的势;不要做有损于社会安定的事,这就是在造势,造和谐的势;不要做有损于国家发展的事,这就是在造势,造民族复兴的势。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林悟道《韩非子-功名》 第七章 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