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丧,无贵贱,一也。
(解读)
孔子说:“没有遗憾的人,大概只有周文王了吧!他有王季做父亲,有周武王做儿子,父亲王季为他开创了基业,儿子周武王继承并完成了他的事业。周武王继续着大王、王季、文王未完成的事业,一用兵就灭掉殷而取得了天下。因为殷纣王的暴虐无道,周武王这种以下伐上的正义行动,并没有使他自身失掉显赫天下的美名。他被天下人尊为天子,拥有天下四海之内的财富,世代在宗庙中享受祀,子孙都因他的德行而得到保障。
周武王直到晚年才受天命为天子,还有许多没来得及完成的事情,在他死后,周公辅助成王,才成就了文王和武王的德业,追尊大王、王季为王,对大王以上的列祖列宗用天子的礼制来追祀。这种礼制通用于诸侯、大夫、士和平民百姓。周公制定的礼节规定:如果父亲是大夫,儿子是士,葬父时就要按大夫的礼制安葬、按士的礼制祭祀;如果父亲是士,儿子是大夫,葬父时就要按士的礼制安葬、按大夫的礼制祭祀。为旁系亲属守丧一周年,由庶人通行到大夫;为父母守丧三整年,由庶人上达天子。给父母守三年之丧不分贵贱都是一样的。”
(领悟、感觉、醒悟、体会、心得)
这一章以孔子的话,讲述了周朝起始,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周文王他当时领导他的帝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虐的皇帝纣王,他的能力、聪明都是超人一等的,他眼睛里头根本没有人,没有一个人是值得、看得上的,欠缺了道德修养。
纣王是不讲德的,而是称颂其勇力功业。而周人讲的是敬德。周人的德不但与天有联系,而且与民有联系,德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中心内容是慈、孝、友、悌等宗法道德。
周文王姬昌时期,国力逐渐强大,"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为灭商奠定了基础。姬昌崩逝后,其子姬发继位,史称周武王。姬发对内重用贤良,使得朝廷人才荟萃,政治蒸蒸日上。对外争取联合更多诸侯国,壮大力量。武王审时度势,积极为灭商准备条件,等待时机。最终推翻了纣王,建立了周朝,创建了周朝八百年基业,期间体现了敬德尊礼的文化精神。之所以中国后来被称为“礼仪之邦”,都说明了周朝礼乐文化的原创性。
现在我们社会上很多家庭父母创业、祖辈创业,官几代、富几代,玩这个权啊、财富啊,到儿辈、孙子辈就差不多玩完了,玩败了,所以说要能够继承祖宗之业、成绩而发扬光大,是非常难的。
古人就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亦五世而斩”(《孟子·离娄章句下》)“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业,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
那么孔子在这里就告诉了我们,道德修养做好了,中庸之道做好了,敬德尊礼的文化精神传续好了,后面的一切也就好了。也就是说我们自始至终,从小就要做好、养好敬德尊礼这一道德修养的秉性。
待续
下篇《中庸》:第十九章(讨论孩子教育相关)
有教育孩子好方法的,欢迎留言感谢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