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最重要的自己寻找意义

本书刚开始就提到,当我们突然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时一定有着某个契机,可能是当我们遇到挫折,失败等原因突然感觉到人生没有什么意义,于是便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先说一下这本书本身,并不是胡适先生写的书,而是够人们根据胡适刚开始写的一些文章,演讲进行拼凑而成的。

图片发自App

刚开始了解胡适先生时,看了一些他对于问题的看法,便发现他的一些思想非常与时俱进,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解释不光在当时有用,现在的作用也很大。

比如胡适先生所说的永远可求得新知识新思想的门径有两条:一、养成一种欢迎新思想的习惯,使新知识新思潮可以源源进来;二、极力提倡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养成一种自由的空气,布下新思潮的种子,预备我们到了七八十岁时,也还有许多簇新的知识思想可以收积来做我们的精神培养品。

图片发自App

对于活着的意义,胡适先生是这样说的,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么生活。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作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作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

总之,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作点有意义的事?我们需要去热爱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去赋予生活的意义。

图片发自App

再谈一下胡适先生所提到的《左传》说的三种不朽是:1.立德的不朽;2.立功的不朽;3.立言的不朽。“三立”,现在我们可理解为人生的三个最高标准,或者说是成功人生的“三部曲”,即:修养完美的道德品行,建立伟大的功勋业绩,确立独到的论说言辞。说白了,就是做人、做事、做学问。

从古至今,因为人们对死亡的苦恼,所以各种哲学思想和宗教都在试图超越死亡而达到不朽。儒家和宗教对于死亡后达成不朽的看法不同,宗教超越死亡的方式就是建立“彼岸的世界”,不论是天堂还是地狱都是死后的世界。死后灵魂可以永存。而儒家相信实现“不朽”,超越死亡的方式就是“立德、立功、立言”。

图片发自App

有人曾经说过人有三次死亡:当他呼吸停止,大脑停止活动的时候,在生物学的意义上他死了;当他下葬的那一刻,亲朋好友见证了他的死亡,在社会学的意义上他死了;当他被世人遗忘的的那一刻,在哲学的意义上他死了。当人们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中的任何一个时,便能够被后人铭记,也就实现了“不朽”。

而我们可以从这胡适先生所说到的三个方面去努力,去做一些事。做人、做事、做学问这三个方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最重要的自己寻找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