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的速度》讀書筆記

選擇這本書是被介紹人說的「把信任變成一件可落地,又可衡量的一件事」打動。

真的開始讀了,才發現很難啃,因為它將非常多耳熟能響的觀念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複雜的架構,光靠聽或看已經無法支撐夠深度的理解,整理腦圖便成了必行之舉。但也透過整理,把單靠文字排版無法描繪清楚的關係,理順了。

對於建立信任,這本書的最大架構是從自己對自己的信任開始建立,一層一層的推到組織,市場和社會;這個概念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一致的。

先說說目前完成的對自身的信任。

所謂自身的信任,,指的是「使我們自己變得值得自己和他人信任」,因此,建立關鍵在「信用」! 

這個信用,體現在兩個問題上:「 我信任自己嗎?」與 「我是可以被別人信任的人嗎? 」

書裡作者強調,好的信用是透過信守承諾達成。在這裡,事情無論大小,對於信用的建立都有影響。再小的事,如: 早上定了鬧鐘有沒有起來,即使沒完成也都會打擊自己的自信,進而影響對自己的信任,反之,一但能完成,日積月累下來都在不斷地建立/強化自信與對自己的信任。也因此,不要做太多的承諾與不要衝動地做出承諾是很重要的。

此外,要注意的是,在建立自我信任上不能投機取巧!

除了上述的共通概念外,自我的信任有四個核心,分別屬於「 品德」和「 才能」兩個方面。「 誠實」與「 動機」是畫分在「品德」的範圍內,是常量,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必要的。而「 能力」與「成果」則是畫分在「才能」的範圍內,是依據情況環境而變化。

這四個核心,又分別衍展出各自的定義與包括的行為,並提出了更細緻的落地建議,在下方腦圖可以看這些細項資訊。

其中才能裡的天賦,講的就是最佳工作模式傳達的理念,找到自己的天賦,培養並發揮它。並在團隊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與打法,透過團隊合作的方式,發揮優勢,抑制劣勢,取得好成果。

第二章主要關注於信任關係的建立,它站在第一章的四個核心上,進一步整理出13種幫助建立信任關係的行為。

這13個行為,除了核心概念與第一張一致之外,也一樣可以依「品德」和「才能」分組,此外,增加了「品德 + 才能」。

它們分別是「品德」組: 直率交流,表達尊重,公開透明,框救彌補與顯示忠誠。而屬於「才能」的部分有取得成果,追求進步,面對現實,明確期望,負起責任。最後「品德 + 才能」的則是先聽後說,信守承諾與傳遞信任。

在建立信任關係上,行為主體,孔子也說:「聽其言而觀其行」是他識人的方法,可見「行」的重要性。

在這一部分,「始終如一的"行為"」是建立信任的關鍵。這其中最快破壞信任的方法是違背那些關於"品德"的行為,最快建立信任的方法是展示那些關於"才能"的行為。

這個章結的頁數占了全書的30%,除了13個行為數量比較多,例子與相關說明比較多之外,作者也分別針對每一個行為的過與不及進行了分析說明,並針對過或是不及提出了對應的建議。這部分,在實操上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13個行為聽起來數量很多,實操上要全部練習起來感覺難度不小。這讓我想到在「時間看的見」一書中所提,富蘭克林培養自己的做法。富蘭克林為了培養13種美德設計了一個表格(如下圖),每天專注在一種美德上,周而復始的練習。《信任的速度》書中這章的最後,對於怎樣針對培養這13種建立信任關係的行為有評估與規劃的建議,個人認為,搭配富蘭克林的做法,可以有效的幫助計畫落實。

後續的章節,講的是組織內部與外部還有社會信任關係的建立。他們的關鍵分別是協調,聲譽/品牌與貢獻。書中作者提到一些例子,反覆說明在這些領域建立信任的好處與重要性。就這三個領域的分析角度來說,作者還是以前面所提過的四個核心與十三行為為分析的框架,因此,要透徹了解這本書,讀通前兩章的內容非常重要。

在最後激發信任的部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提出的怎樣判斷是否給予信任。這部分,作者提出了「信任傾向」與「分析能力」兩個維度。「信任傾向」說的是感性主導的,來自於每個人的內在性格與過往的經歷;「分析能力」則是以理性主導,講的是分析,評價與推理等做出合理決策的能力,作者在書中提出三個問題幫助分析: 1) 動機是甚麼? (就現在的情況和任務來說),2)風險是甚麼? (可能的結果是甚麼? / 還有甚麼可能性? /這些可能的結果的重要性如何?) 與3) 相關人的信用如何? (包括品德和才能)。

書中作者舉了一個他擔任兒子球隊足球教練的故事。故事中,團隊正在進行一場冠軍爭奪戰,場上一名女孩子球員的能力明顯比較弱,一直成為對方攻勢的突破口;在下半場,作者面臨了要不要把她換下來的抉擇。以「分析能力」來說,讓她繼續在場上對奪冠沒有幫助;但從「信任傾向」作者傾向給這個孩子一個機會,一份信任,因此,最終作者讓她留在場上,並只告訴她:「如果對方從你這裡進攻,把他們攔下來!」這樣簡單一句話;最終結果是,那個隊員確實在下半場封住對方的進攻,他們的球隊也拿到了冠軍。

這是一個好結果的例子,但面對最終結果不好的事情,作者事後的檢討,只要確認自己下決定的依據是依照上述的方式進行,他也多半給自己肯定。

這也引出一個概念,我們對於信任的給予思考的並不是避免風險,而是管理風險。給予一個人信任,本身就存在風險,第一,你不可能避免風險;第二,承擔風險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要的是聰明地管理風險,是通過給予信任而避免信任稅,最大限度地獲得信任紅利。

對於信任的給予要關注的目的是風險管理與用「信任傾向」與「分析能力」兩個維度進行分析,會是我在這本書的後半的主要收穫。

總體來說,《信任的速度》不僅將虛幻的「信任」拆解成明確可評估與操作的四個核心,並且將信任對自己與對其他人的影響做了清楚的脈絡梳理與架構建立;此外,作者也整理了非常多的案例與經驗幫助讀者最進一步的理解與應用;最後,信任給予的評估則提供了一個實用的評價方法。

此外,這本書可以使用721法則來閱讀與練習,應該能進一步深化理解與讓自己真正成這本書中獲益。

圖片來源:https://astrology2010.pixnet.net/blog/post/64962643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任的速度》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