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随着第二十四届冬季奥运会的开幕,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城,再次成为世人瞩目、魂牵梦萦的热点。这也引发了我对北京之旅的美好回忆。
我对北京天安门的向往由来已久,早在儿时就梦想有一天能够去北京,在天安门前留个影。这个梦想终于在中年时得以实现。未成想至今已去过6次北京了,每次去北京必去天安门,也必是拍照留念,每一次留影,俱感十分自豪、万分激动。
记得首次去北京天安门,当我们一家3口站在宽阔的天安门广场时,好似梦境,一次拍了好多张照片。
印象最深的是2012年5月14日第四次到北京,雄伟的天安门和用鲜花装扮的艳丽多姿的天安门广场,令人眼前一亮。
我们兄妹4家8人,心潮澎湃,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发自肺腹、溢于言表。
那次,我不仅自己留了影,还举起手中的照相机为兄妹拍照,拍个不停。爱人的摄像机更是记录下这珍贵的瞬间,拍摄的意犹未尽。
天安门广场上最为醒目的是英雄纪念碑,我们每次来都情不自禁地会到静静矗立的英雄纪念碑前,高大的英雄纪念碑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着每一位为共和国献身的英雄故事,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向天安门广场南部的毛主席纪念堂望去,长队如龙,人潮涌动,每次我们都毫不犹豫的加入了那长长的队伍中,瞻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遗容。
经过严格安检后,我们进入了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所有的人都肃然起敬、无论男女老少,没有一个人说话,缓缓地步入正厅,首先见到了毛主席汉白玉雕像,有很多人向毛主席献上了鲜花,我上前向毛主席恭敬地三鞠躬,以表敬意。
再往里走就开始瞻仰毛主席遗容,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想多看一眼这位人民心中伟大的领袖,无奈被后来队伍推动,瞬间便结束了瞻仰。虽然时间短暂,但我的思索却在继续,毛主席自1976年9月9日逝世到2018年已经离开我们42年,为什么我每次前来瞻仰毛主席遗容时游人却总是络绎不绝?这说明了什么?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毛主席在全国人民心中永远是伟大的领袖,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他的无限热爱和敬仰。
天安门广场东侧原是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2003年2月在两馆基础上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截止2013年末,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国博藏品100余万件,展厅48个。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整体规模在世界博物馆中位居前列,是全世界最受游客欢迎的博物馆之一。
1991年夏,我们第一次到北京就去了“中国历史博物馆”。至今还记得上下几层楼,展出的全部是最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当时有幸亲眼见识了目前馆藏精品中的后母戊鼎,四羊方尊。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见证。
当2018年11月14日再去参观时,已经更名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了。恰逢“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我们见到了蛟龙潜水、宇航员太空行走的模型及改革开放40年成就图片展。祖国改革开放40年的飞速发展,在此一览无余。
在一楼大厅,还设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体验台,在那里,游客可当一次“新闻联播主持人”,当然,只是拍张照而已。
天安门广场西侧是宏伟壮观的人民大会堂,人民大会堂,建筑平面呈“山”字形,两翼略低,中部稍高,四面开门。外表为浅黄色花岗岩,上有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屋檐,下有5米高的花岗岩基座,周围环列有134根高大的圆形廊柱。人民大会堂正门面对天安门广场,门额上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迎面有十二根浅灰色大理石门柱,四面门前有5米高的花岗岩台阶。人民大会堂建筑风格庄严雄伟,壮丽典雅,与四周建筑一起,构成了一幅天安门广场庄严绚丽的完美画卷。
人民大会堂于1958年10月28日动工兴建,1959年9月10日竣工交付使用。这么宏大的工程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建成,可谓人间奇迹。
人民大会堂坐西朝东,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高46.5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人所公知,每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及五年一届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都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是世人瞩目的圣地。
每次来北京天安门广场,只能仰望人民大会堂。2001年第3次去北京时恰好人民大会堂对游客开放,我荣幸地步入人民大会堂参观。过去只在电视中可见的万人大礼堂此时此刻就在眼前,万人大礼堂南北宽76米,东西进深60米,高33米,穹窿顶、大跨度、无立柱结构,可容纳1万人。三层座椅,层层梯升。礼堂平面呈扇面形,坐在任何一个位置上均可看到主席台。顶部中央红宝石般的巨大红色五角星灯与周围镏金的70道光芒线和40个葵花瓣灯交相辉映,宽敞、明亮、宏大的场面,那叫一个震撼。当时我还真的坐到一个座椅上,感受一下代表开会的情景。也许与会代表的荣耀与责任是一个普通游客所不能体会的。
人民大会堂建筑主要由3部分组成:进门便是简洁典雅的中央大厅,厅后就是万人大礼堂;大会堂北翼是有五千个席位的大宴会厅,人民大会堂三楼有中央大厅,也叫“金色大厅”。这里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我国最高规格新闻发布会的大厅,每年全国两会召开时,总理记者招待会通常安排在“金色大厅”,成为中外瞩目的焦点。本次冬奥会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前来参加冬奥会开幕式的各国政要也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南翼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办公楼。大会堂内还有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命名、富有地方特色的34个地方会议厅。那次我走进了辽宁会议厅,见识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会议厅风采。能进入人民大会堂参观,是我一生的荣耀。若有机会,一定不要错失。
身在天安门广场,每每眼见蓝天中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骄傲自豪之情就会情不自禁地在心中涌动,总渴望有一天能见到升旗仪式。这一天终于来了,2018年4月1日,早3点从住地出发去天安门看升旗。当5点左右到达天安门广场时,天刚蒙蒙亮,当我们排着长队进入天安门广场时,已是人山人海。虽然起了个大早,还是排在了后边。前边看不清人多少,只见一片用自拍杆支起的手机或手执手机隐隐约约闪着亮光。本想往前挤,争取近一点,可是因人群中还有一个隔离带,前边又是一片人海,想近前,是万万不可能的,只能止步观看。
那天,还偏偏遇到了一个重雾霾天气,听到国歌响起后,便见到了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在这庄严的时刻,所有人都摒声静气,心中默默地随乐曲唱着国歌,爱国的信念也由此坚定、高扬。这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神圣的仪式,是激发国人爱国情怀的最佳方式。所有亲临者无不感动。
令我感动的还有在2012年终于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来到天安门前,一对铜狮分列两边,一对华表向天而立。过了金水桥,便来到天安门。
天安门两边红色观礼台下,鲜花萦绕,喷泉四射。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总高34.7米。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市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
如今,天安门城楼红灯高挂,旗帜飘扬。上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金光闪耀,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1949年10月1日,在这里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由此被设计入国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也是全国人民心驰神往的地方。
行走在这座有500多年历史的天安门城楼上,汉白玉栏杆护卫、红毯铺地,一排盆栽绿植生机盎然。
城楼中有休息大厅和图片展。
俯瞰楼下,广场全景尽收眼底,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英雄纪念碑在广场中间静静矗立,人民大会堂、毛主度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清晰可见,广场上游人如织。
耳畔似乎又响起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里不仅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伟大时刻,也是国家领导人国庆阅兵的场所,各种庆祝活动时广场上观众沸腾欢呼的场景历历在目。这个过去只有在电影电视里才能见到的场景,如今身在其中,婉如梦境。由衷感慨,思绪万千。今生来此,我心足矣。
其实,天安门前不仅有上述景观,在天安门正前方还有正阳门,正阳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原名丽正门,又有“前门”之称。正阳门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北京人亲切地称之为“前门楼子”,它也是北京城内保存较完整的老城门。
正阳门包括城楼、箭楼和瓮城三个部分,原本是连在一起的,主要功能是战略防御。瓮城现已被拆除,城楼与箭楼分隔在前门大街的两边。登上城楼,可以在各层展厅中,了解北京的历史及风土人情。正阳门箭楼是北京较高大的箭楼,楼下的城洞以前不允许普通人走,现在游人可以从这儿走向前门大街。箭楼目前保存完好。
来北京在天安门前留个影是必须的,也是弥足珍贵的,更是令人难忘的。游览周边的景色,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此,方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