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聊聊,对于并非「靠脸吃饭」的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如何看待及面对「颜即正义」现象。
.
关于人际关系和印象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心理学效应:「首因效应」和「光环效应」。
■「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效应」,指人际交往的第一印象对日后交往影响重大。
显然,外貌是两个陌生人接触的第一眼印象,它先于言谈举止,更先于性格能力三观的深入了解。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指个体对他人最初的好恶评价极大地影响对他人的总体印象。
当姣好的容貌给人留下良好印象后,人们自然而然会以偏概全地对各方面持积极态度。
.
这两个效应,可以帮助我们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理解为什么外貌在人际交往中如此重要。
这种印象形成不一定正确、全面,但,这就是普遍的人性。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外貌偏见」呢?这里分享3点思路:
1.建立并展现自己的「中心品质」
■ 日常生活中,人的总体印象形成过程是「中心品质模式」——人们往往忽略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仅依靠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
因此,当别人在你身上看到了几项相对突出的品质(eg:真诚/大方/博学……)后,就会用它们而非外貌来理解和定义你。
2.日久见人心,相信「时间」的力量
■ 心理学中,还有一种效应叫「近因效应」,指最新获得的信息比以前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 一般来说,熟悉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不熟悉、少见的人之间容易产生「首因效应」。
所以,只要两个人慢慢熟悉起来,了解越来越深,外貌第一印象的影响力自然而然就会降低。
3.正视人性,改善形象
天生相貌基因无法改变,但审美、运动、护肤、化妆、发型、穿搭、医美等是我们后天可以为之努力的。
不必追求方方面面完美精致,但可以量力而行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