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于陪伴:如何拥有一段幸福的婚姻?

今天让我有点启发的是得到刘嘉老师之文章:

激情之爱VS伴侣之爱:

什么是爱?在任何一个语言中,我们都能找到“爱”这个词。但是,在任何一个语言中,对“爱”都没有清楚的定义。

从“我爱红烧肉的味道”这种发生在感觉层面的喜爱,到“我爱梵高的《星夜》”这种发生在知觉层面的喜爱,再到“我爱正义”这种发生在认知层面的喜爱,以及到“我爱小芳”这种情感上的喜爱。

当“爱”这个在意义上模糊不清,在心理的所有层次上都有表述的词,与婚姻连接在一起,难免会使我们犯糊涂,不知道究竟是哪种爱才是婚姻所需要的。

在婚姻中,有多种形式的爱,最常见的就是浪漫式的恋爱。浪漫式的恋爱,也被认为是人类幸福的最重要来源之一。

浪漫式的恋爱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激情之爱(Passionate Love)和

伴侣之爱(Companionate Love)。

激情之爱,就像火山喷发一样,是一种极度的快乐和强烈的性吸引。如果你看到一对年轻人不顾一切、旁若无人地拥抱在一起,你就知道他们现在正在经历的就是这种激情之爱。

伴侣之爱,就像是一对超级好朋友之间的友情。他们之间有很深的信任、无话不谈、充满默契、一个眼神就是千言万语、细致的关爱、体贴的照顾。

在电视电影和小说里,描述的爱情多是激情之爱,而不是伴侣之爱。因为我们认为,只有惊天动地的爱,而不是不温不火的伴侣之爱,才是婚姻需要的爱。

但是,这种观念是错的。激情之爱浇灌不出成功的婚姻,而只有伴侣之爱才能呵护婚姻走向长久。因为这两种形式的浪漫式的爱,随着时间的发展,会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

为什么呢?因为激情之爱的巅峰感受通常能持续的时间是几个月到1年。

如果不知道激情之爱的这个时间特性,过了这几个月的巅峰体验,双方就会开始困惑,困惑为什么我再也感觉不到原来那种充满激情的爱恋了,是我们原本就不合适在一起么?

双方就会开始抱怨对方,为什么你让我再也见不到以前那种充满激情的投入,是你变心了么?

从困惑走向怀疑,从怀疑走向指责,从指责走向争吵,最后就是离婚。各种娱乐新闻中影视明星短暂的恋情与婚姻就是这类激情之爱的真实写照。

变色龙效应:越亲近的人,越容易模仿

伴侣之爱正如人与人之间交往,最后变成好朋友一样,开始是一点点、慢慢地接触,从陌生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爱,最后再从相爱到相随。随着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们之间的感情也逐渐升温,一点一点增长。

在现实生活中,不知道你有没有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在一起多年的夫妻,他们不仅眉目、表情、神色相似,他们的长相也会越来越像,成为“夫妻脸”。这个现象,不是你的错觉,因为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对夫妻脸的研究也得到一样的结论。

心理学家研究了1500多对夫妻的样貌的相似性。这些夫妻有的刚刚结婚,有的结婚超过50年。心理学家把不同结婚年数的夫妻照片混在一起,让受试者去挑选最有夫妻脸的人来进行配对。

当结婚年数在5年以内的,受试者根据脸的相似度来匹配夫妻的正确率接近随机水平,也就是说夫妻在开始的时候,并不相像。

但是,当结婚超过10年,受试者的匹配精确度就会显著提升,而且结婚年龄越久,匹配的精确度就会越高,说明结婚越久,夫妻果然长得越像。

那你肯定想问,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夫妻双方生活在一起,共同经历生活的点点滴滴,同时的哈哈大笑、共同的愤怒伤心,他们的面部肌肉也在做着同样的运动。日积月累,他们就会逐渐形成相似的面部曲线、皱纹等,因此长相会越来越相似。

更重要的是夫妻之间无意识的模仿。当两个人朝夕相处,会无意识地模仿对方的面部表情。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变色龙效应”,即我们会不自觉地去模仿别人,越是亲密的人,我们越容易、也越愿意模仿。

其实不仅是长相,多年的夫妻连肾脏功能、胆固醇指数及握力测试结果等生理指数也随着结婚的年数越来越相似。于是,由心理到生理,再从生理又作用于心理,一个接一个循环,最后夫妻就越来越相似。

你看,岁月就是一个雕刻师,把有着共同经历的夫妻雕刻得愈发相似。所以,有着伴侣之爱的夫妻,正如一对多年的好朋友,怎么会舍得分手呢?

用伴侣之爱浇灌婚姻的夫妻,他们的离婚率远远低于那些用激情之爱来维系婚姻的夫妻。

陪伴左右的爱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安于陪伴:如何拥有一段幸福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