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0

青马·星河“三下乡”----了解汕尾非遗,蕴养文化自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沉淀的产物,每一项非遗都具有着极高的意义,值得探究,湛江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青马·星河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汕尾陆丰市,接触属于当地的特别的非遗文化。

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仍在不断发展的灿烂文明,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浩如烟海、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位于汕尾陆丰市也有着绝妙的非遗文化,例如皮影戏、正字戏以及滚地金龙等,这些非遗都有着深刻的历史含义,更是值得人们去学习以及传承的一项技艺之一。陆丰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班,以兽皮雕镂成影人,借灯光显影于屏幕表演故事,这是中国民间最为古老的戏曲形式,它把水墨画、通花剪纸、单线平涂等各种民族绘画形式,成功地运用于舞台美术,影身、道具雕刻精致,着色艳丽、通体透彻;是集绘画、雕刻、制作、表演、音乐、舞台技艺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细看皮影的制造,都会感叹于它的做工之精美,影人四肢比例与真人相仿,贴近生活,对各种形象的塑造都有着诸多讲究。皮影戏的表演重要的不仅是影人的制作,还有戏曲中的唱腔要运用曲牌连缀体,所用乐器也分为文畔和武畔,而在表演中还有着相应的动作规范,这是南路影戏中艺术蕴藏比较丰富而又颇具特色的一支。


陆丰皮影戏既注重传承,又突出创新,随陆丰皮影戏受到多项奖项后,其影响力被大大提升,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谈起皮影戏中的戏曲唱腔当然少不了汕尾地方传统戏剧——正字戏,本名为正音戏,用中州官话唱念,是一个多声腔的古老稀有剧种。而正字戏有传统剧目2600多个,分为文戏和武戏两类,表演风格古朴,气魄宏大。正字戏的来源与南戏有关,从它的表演中可以感受到正字戏的魅力,其中设有12个行当,不同的行当的表演方式也不同,从表演者的在舞台的表现中可以直面的感受到每个行当的独特之处。


队员们经过了解,知道了正字戏是古老南戏的变体,在对戏曲声腔的流变和地方文化对戏曲影响等研究提供有力的证据,但目前来说,正字戏缺少传承,更需要有关人士对它加以及时的抢救和保护,不让这一项精彩的戏曲技艺失传。介绍完戏曲上的文化,相得益彰的便是舞艺文化了,能柔能刚的滚地金龙便是代表之一。滚地金龙的出现最开始是因为当时朝廷昏庸,国运不佳,高宗皇帝大臣黄簪善为整纲肃纪,出访后发现了《地龙腾飞图》以献帝,而编制龙舞便是高宗皇帝用来招福纳祥以转国运的做法,以此舞祈祝国泰民安,后来由于观看角度的改变,滚地金龙就被创造出来了,滚地金龙的高超舞艺得到了极高的赞赏,也拿到了许多的奖项,从滚地金龙的表演中可以看出,龙与尾的配合可谓是天衣无缝,当然这也离不开“龙人”们的辛勤苦练,为了发扬龙舞,南溪村还特此创办了民间训练班,从多方面提高它的艺术档次。活灵活现的舞龙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感受到的舞姿中体现的团结合力、奋发开拓的精神面貌。


汕尾的非遗文化自然带有着属于当地的特色,望眼祖国,还有更多植根于中华大地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深融于中华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印记。对于人民来说,如今要做的便是保护这一份经过长久历史而发展的非遗文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仅要以社会上的相关部门为主导,也要激励群众的力量保护这一份可贵的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