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0

《心安即是归处》季羡林先生娓娓道来他的学习,游历的生活经历。语言质朴又幽默,读来仿佛看见那位老者在追述自己的往事。亲切自然。他说道自己的求学经历,说到他的老师,说到家境。觉得是在诉说每个那个时代人的事。放在时代背景下,那人那事才会有了隽永的力量。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人们应该做些什么?谁还能静下心来去读几本自己喜欢的书?谁还能说出自己究竟喜欢什么?随波逐流这居多,脚踏实地这甚少。这是浮躁的时代。

遥想当年,凭着改变自己命运的决绝,把初中的课本吃透,只为能考上中师或者中专,这样就不会面朝黄土背朝天,也不会让父母为了高额的高中学费而愁眉苦脸。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父亲那张阴沉的脸,仿佛生活的愁苦都被写进那张被岁月侵蚀的道道皱纹中。我们只是很懂事的看着父亲的脸色,他高兴的时候,我们才能和他交谈,看着他连续高兴好几天我们才敢提出自己要买各种文具的要求。因为我们都知道自己的家境的窘迫。每个人都很用心的学习,回到家里我们姐妹五人都尽心的做好自己份内的家务。只有在大人们有事也需要在煤油灯下工作的时候,我们也才能在油灯下完成自己的作业,或者看一会书。那时的教科书,我们是能背诵下来的。所以每次测试都知道自己能考到什么程度,与老师的评分相差无几。

我们背负着生活给我们的自卑,但是真正让我们能昂起头的是我们凭着自己的记忆里和勤奋得来的成绩。所以我们就想用自己自信的一面去掩饰自卑。所以我们的性格是内省的,内向的性格是我们的缺陷,我们不善与人交往,但是我们少于想自己的内在用力,使自己变得再优秀更优秀,直至脱颖而出。

我还是觉得一个人的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父母只给了我们要自强的方法和动力,但是没有教会我们怎样抗拒外力和改变不可抗力。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我们的脸皮太薄了,不会通过改变外部关系来改变自己,和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几乎为零。为此我们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自我肯定并自我成长。吃尽自我抗争的苦。

我甚至于觉得在夜半能安静的读书学习是那么的愉悦和幸福,别人在打鼾在梦呓,与我丝毫不受影响,我只是沉浸在思维的河里,向金庸小说中的人物打通经脉,周身舒服,脑海里充盈,心智提升,在独处时再将所学回顾一遍。顿觉了悟了更多,尤其是在答题时那份下笔有神的通畅,真是一种享受。

可能谁都喜欢看一些高于生活的小说,我们都是很隐秘的从别人手里借了来,或者用给别人讲题换取,为此我们在书桌里看小说,一边盯着老师,一边偷窥书桌内的小说,那份紧张和激动无以言表。紧张是因为一向是好学生的自己不想被老师发现,激动是因为和小说中主人公一般经历他的经历。至于那些被拉下的课程就绪课下恶补,其实那时我们就已经学会预习,把一章的知识都提前学过了,所以能应付老师的随时提问。

那时的孩子都喜欢为一道题争个面红耳赤,或者那初一到不知从哪里弄来的难题去难为老师,那种洋洋得意也是人生中一件小有成就的事似的。现在想来不过是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罢了。回到家即可变成乖得不能再乖的父母的孩子,扫地、喂猪、上山、捡柴、拾粪......那点自信和虚荣在父母那里是不能显示出来的,因为他们不喜欢,也就按照她们喜欢的样子活给他们看。

父母亲的招呼是要及时答应的,否则责怪下来轻则劈头盖脸的训斥一顿,重则可能会挨打。所以当父亲叫我的时候,我都会马上答应着,哪怕稍晚一会到他身边,听他吩咐做什么也好,乖就对了。

执拗的孩子是不会讨父母喜欢的,其实他们心底里喜欢,但是却装出不喜欢的样子,以儆效尤。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