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生儿是1465万,10.48‰,连续三年下降,有些城市出现负增长,是什么原因让宝宝出生这么难?
Hello,我是家庭教育指导师Matt,提倡体验式家庭教育,倡导科学育儿、理性育儿。
今天和大家聊的话题是:补短不如挖掘潜能
新生儿出生率低有多种原因,其中一种原因应该是很具有代表性,就是养孩子太难了,这是很多年轻夫妻共同的感受,为什么会觉得难,因为,我们的生活并不轻松,现在的生存法则已经发生重大的变化。
我们的父辈在养育孩子方面似乎更看重养,而轻育,那个时代,虽然并不富裕,但是生活成本低,社会竞争压力也没有多大,大家都有工作,可以接父母的班,大学生毕业就有工作,中专生、大专生找个普通工作一点都不难。
可20年后,全变了,如果不是985、211出来的大学生,找工作想去大公司几乎没有可能。城市物价飞涨,以前三五好友聚会吃个饭也就是1、200,现在没个大几百、百八千的,就别想吃个像样的馆子。
年轻人每天奔波在上下班的路上,早出晚归,从通州五环外,到西三环,从燕郊跑到上地,一天通勤时间超过4个小时,回家就想睡觉,一睁眼又要出门上班。35岁以上千万别辞职,因为已经没有合适你的岗位。
这些所有的变化都转化成压力 ,在这种压力下,要想养育一个优秀的孩子,好像成为了幻想。
那些已经有孩子的家长,把压力变成了焦虑,为了能让孩子将来的生活更容易些,超前教育、挫折教育、快乐教育、散养教育,各种教育模式和兴趣班、培训班把家长和孩子弄得疲惫不堪,可大多家庭还是没有看到效果。
这不是在抱怨,而是真实现状,家长希望孩子未来生活开心就好、做一个普通人就够了,可就算这看似普通的愿望,实现起来也并不轻松,更何况,太多的家长使用了错误的教育方式,孩子的路走的更艰难。
我们的家长很喜欢做这样的一件事,为了让孩子变得优秀,就会不断地要求孩子改成家长眼中的不足,你怎么不看看比你好的,你怎么不学学人家,你以为我愿意给你报班啊,你要是语文好的话,我还用花这钱,让你练琴不是指望你当朗朗,但好歹将来能指着有口饭吧。
看,这就是我们的家长的想法,嘴上说着不强求,做个普通人,快乐就好,心里想着,现在不学以后饭都吃不上。想法没错,可劲使错了。
在普遍家长意识里,对于孩子的培养,大多是广撒网,重点捕捞,就是说,家长对孩子有哪些特长或者天赋一点都了解,只是先给孩子报一堆班学着,哪个学好了算哪个,没学好那是孩子的事。
在管理学有一个理论叫木桶定律,也叫短板效应,讲的是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
这个定律被放在育儿里就产生了蝴蝶效应,不少父母理解成,孩子要想有出息必须把短板变成长板,所以,为了这块短板,父母是拼了命的想补上。
这种做法其实恰恰压制孩子真正的特长发展,家长只看到孩子的短板,而忽视了长板,如果能够抓住长板并给予最大的支持,孩子未来或许会更大的成就。
而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能发现孩子的特点、潜能,这可能是很多家长都不知所措的地方。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通过研究,为父母罗列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20种表现,而这些表现正是孩子发挥潜在智能的体现。
在这份潜能测试表里包括了语言、逻辑、音乐、运动、想像力等方面,各位家长可以对照图片进行测试。
也许一份自测表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是如果通过测试能发现家长以前并未没注意到的细节,那么,这对孩子培养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这也达到了潜能自测的目的。
当然,家长也不要完全寄希望一个表,孩子未来的路还是要靠自己走,但作为父母,与其选一堆孩子没兴趣的特长学,不如挖掘孩子真正的特长去培养,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培养。
我是Matt老师,感谢大家关注,欢迎留言评论。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