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哪有什么边界,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内心砌筑的围墙

最近一直在反复阅读《摆渡人》,本意是做摘抄,却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发现小说最奇异的地方,那就是:身为摆渡人的崔斯坦需要由被他摆渡的灵魂来摆渡。这像是绕口令,换种说法:摆渡人需要由被他保护和引导的人来救赎。

在佛法中,我们常说:“渡人先渡己,渡己先修心。”荒原上往返辛劳的摆渡人们,明明自己身处牢笼,自己都没弄明白为什么要一直这样、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却护送和引导了成千上万个灵魂到达彼岸。为什么?

他们渴望生命却求之不得,想要上岸却永远被阻挡在那堵透明的玻璃墙外。

不知道自己本来的面貌,没有自我,完全由身边的灵魂界定,永远没有独处的时刻。也许曾经某个时刻,他们中的某些人会反思为何如此,找不到答案,于是无可奈何地接受了这样的现实:他们周而复始地奔波在荒原上,如同生活在监狱中,永无止境地轮回。

没有人意识到这很不公平,只是一味地忍耐承受。

这是一份崇高的工作:保护每个灵魂,让他们平安无恙地穿越荒原。但他们自己却不是天使。那些被保护的灵魂中,大多数只会说谎、欺骗,只会自私地想着自己。这份崇高的工作没有给予他们应得的回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最初的同情怜悯,到麻木冷漠,他们丢失了自己的灵魂,变成生命轮回这台大机器中一个个运输灵魂的零部件。他们不能也不敢逃离自己的岗位,他们被更高的自然法则和不可撼动的命运牢牢束缚住,既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也无法控制自己的双脚。

因为那所谓的无形的至高法则,所有的摆渡人只对自己引导的灵魂负责,没有人想过这是否合理,也没有人想过与其他摆渡人合作,共同抵御成千上万的恶魔。他们的思维也被束缚住了。

希望和绝望在他身上混合交织,软弱和被动成为他最显著的特征。

当那个勇敢的人出现,冒着死亡的危险也要带他离开时,他连试都不试就说不行,连一步都不敢跨出去,内心充满着恐惧:害怕被无形中强大的压力牢牢地定住、被天空中飞来的闪电击中,害怕那不知道在哪儿的天命突然给他惩罚。事实上,跨出那一步,轻而易举,什么都没有发生。

真的打破常规以后,他对选择的道路疑虑不安、忧心忡忡,内心充满着悲观和忧伤。哪怕走了一路,到最后,即将抵达目的地时,他依然认为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却又把希望寄托在带他离开的人身上。

哪有什么边界,那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内心砌筑的围墙。

作者把摆渡人设定为非人类,然后逐渐找回人性、回归人类,体现救赎和爱的主题。我却从他身上看到了普通人的影子:

屈从于固有的边界,被禁锢在一片很小的区域中。这个边界可能是自己设置的,也可能是权威设置的,或者是社会主流价值观设置的。

顺着惯性一直向前,从不反思,也不反抗。这个惯性可能来自生活压力,也可能来自工作规则,或者是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

缺乏突破边界和惯性的意识、勇气和决心。宁可活得枯燥乏味,也不愿砸碎来自内外的各种枷锁,去体验灿烂丰盈的生命。


和那些在彼岸中安逸等待的灵魂不同,摆渡人身处的环境极其恶劣。如果说那些灵魂是待在舒适圈中不愿离开,摆渡人则是不敢摆脱命运的安排。

崔斯坦等来了帮助他突破的人,我们为什么要等呢,又能等来谁呢?如果真的渴望有所突破,那就像迪伦一样冒死去争取,拼命追求心中所爱。这个爱,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爱好,或者一份事业。

生命本身没有限制,就看你是否愿意突破自我、突破现状,不断打破自己的边界,去发现自己以往被掩埋的潜力,去发现自己真正的热情所在,从而达到理想的生命境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摆渡人》:哪有什么边界,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内心砌筑的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