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月薪两千,但这只是我的起点。”
文 | 孩男国中
最近总能看到这样的文章刷屏:
《我,27岁,没有存款》
《2000块钱的月薪使我逃离北上广》
《升职加薪后,为什么你还是没有存款》
文章的故事大多数是在诉说着90后的现状:多少人一边活得光鲜亮丽,一边又过着不如狗的生活。
我在地铁上听到有人谈论自己为什么毕业每个月才2k工资,干的又是最累的活。
我们通常也会听到类似:活该你一个月才XXX元的工资。
虽说用月收入来定义人的生活状态,有失公允。但我还遇过更严苛的,用时薪来衡量生活状态。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这些看似庸俗的衡量标准,却能在某些方面,测试一个人对待生活、工作、关系的认真程度。
抛开那文化程度不太高的老一辈,因为残酷的现实,让他们做的工作即使很认真,很卖力,也只能收入寥寥。
而相反的是,金钱的衡量在年轻人身上发挥的效力,似乎又显得很是公正。
以前我最不喜欢的一种文章,就是开篇即“月入十万八万,年薪百万千万”的字眼,仿佛这不是一场以分享为主的经验交流,更像是一种大张旗鼓的炫耀。
但是,深入文字,了解作者背后的故事,就越能理解这种用收入来“标榜”自己的行为。
同行里,永远都会有比别人更努力无数倍的人,数不尽买车买房,早早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
正如肖邦说的“我每天努力练琴十几个小时,最终世人用天才两个字总结我所有的汗水”。
更努力更天才的人渴望具象化展现自己完美的一面。
正如我同行一位大神,没人知道她为了写文章,常常半夜不睡,购物车里装满了防脱发洗发水和各种咖啡零食,写到凌晨几点,也是家常便饭。
和她聊起的时候,她从来不愿多说自己人后的辛酸,更不愿量化自己的付出。
被人拒稿是常态,不被人理解更是十有八九,但是她从来没啃声半句。我看在眼里,她不过是在用自己的认真和努力,证明给不懂她的人看。
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没有人愿意把自己咬牙坚持,看上去有些狼狈的样子展露于人,任何一个“成功”的过来人都不愿意。
所以,我便很能理解那些动辄月入十万的人,他们是在用这样闪着金光的数字,来具象化自己的认真和努力。
每个人都知道努力加油啊,但是努力太常见了,但是超出常人的努力太苦了,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下去。
周围总有人找我,说自己也想写文章变现,需要怎么怎么努力,家里多困难,多想要自食其力等等。
可是往往这样的人到最后缺没有坚持下来:
“写文章好费时间,一个下午什么都没写出来....我完全写不来文章啊,你教教我嘛....怎么才能写一篇文章,就可以赚很多钱....”
这些千奇百怪的问题,我几乎可以装订成册,封面可以概括为“怎么躺着中彩票”。
当然,你说他们尝试过、认真过吗,可能有吧。但是要说他们有十足的付出,百分百的努力,我却持怀疑态度。
月薪两千并不是可耻的一件事,如果你跳出这个数字的限制,你可以看到很多人工作和生活的样子,确实长得很像月薪两千的模样。
同事说她要辞职,下个月就立马走人,工资太少了,连家里的猫都养不活。众人劝她,兴许是想到她没有什么工作能力,辞了职生活注定是举步维艰。
她上班的状态,跟家里没什么两样。早上来,先慢吞吞地吃完早饭,再去上个厕所,排下毒,就已经是十点过了。看个剧,刷点新闻,就该说吃午饭了。下午呢,睡到两点,昏沉沉地要下楼走两圈。清醒地回来开始泡杯茶,才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既然岗位没什么事,那何不花时间多学点专业知识。都说最好浪费的是时间,我看她嘴里说来的“可怜”,并非情有可原。
当时间一久,日子过得顺了,却唯独工资不顺心,却还想跳出这个舒适圈的时候,不仅是难于登天,更是被贴上了一种“因为不努力所以才这样”的标签。
现实的残酷,很可能是从你的收入,就看出你对待人生的态度。
“你终于活成了月薪2000的样子”这句话,看上去就像是个伪命题。因为我们理解的富足、成长、快乐等等精神层面的东西,好像和钱无关。
但是上天的公平之处,就在于它从来都是奖惩分明的主。你付出多少,便得到多少。你活得有多随意,生命也自然没什么深刻的记忆。
还是那句话,挣得多,挣得少,不是丢脸的事。但它能在一个平均范围内,看出一个人对生命持有哪种态度。
希望当别人问起你,你能骄傲的说:“我月薪两千,但这只是我的起点。”
小提示: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