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本质就是现状和期望直接“有了落差”。—《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的技巧》
1.所谓“问题”,就是“必须被解决的课题”
尽管事情的重要性与紧急性有所不同,但是我们身边随时都存在着无数的问题。例如:
“如何开发出畅销商品?”“明天的会议要请谁主持?”“如何抢回失去的市场?”“怎样才能减少流通成本?”“如何让经营团队批准投资提案?”
然而,所谓“问题”到底是什么?它可以是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中出现的艰难疑问:“是生?是死?这就是问题所在(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question.)”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今天午餐吃什么?”在无数的“问题”当中,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我们必须决定如何拟定解决策略并付诸实施。
换句话说,所谓“问题”都包含了一个要点: 存在单-或多种课题( Question),必须拟定解决策略并付诸实施去解决。
以哈姆雷特为例,他“必须拟定解决策略并付诸实施去解决课题”.就是“是生还是死”这个二选的提问。因此,他的解决策略要在决定了是生还是死之后,才能够实施。至于“午餐吃什么”的问题,解决策略是先衡量自己的钱包,并从菜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将在做决定的阶段之前,就被去除或是解决。
尽管这两种问题的分量不同,但都是必须拟定解决策略并付诸实施去解决的课题。大家可以想想,你在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是否不断地要求你,必须找出解决策略并付诸实施?
2. “解决"的意思是:做了决定便难以撤回
通常,我们实施项解决策略时,常会伴随着无法轻易撤回的必然结果。哈姆雷特一旦死了,就难以复生。午餐的问题也样,吃了牛肉盖饭后,才后悔应该点拉面,为时已晚。( 不过,与哈姆雷特的例子不同的是,只要你还活着,可以选择晚上再吃拉面。)
再者,假如某家公司为了扩大营业额,增设生产线,然而在其他公司的产量也增加之后,该公司的营业额便不会实现预期的增加。如此来,该公司虽然增加了生产线,却面临不得不降低运转率的窘境。增设生产线的花费不是笔小数目,大额投资意味着套牢了大笔现金。即使生产过多而卖不完,也很难撤掉生产线。我想大家都很清楚,持有闲置资产对企业是多么大的负担。正因为做出决定就难以撤回,所以必须寻求正确的解决策略。
3.问题的本质是期望与现状的落差
现在我们知道,问题是必须拟定解决策略并付诸实际行动去解决的课题,然而“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哈姆雷特的课题是“是生还是死?”,也就是被迫从这种相互排斥的选项中做出决定。因此,我觉得关于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的答案,就在他的台词中:
是存在还是消亡,问题的所在;要不要衷心去接受猖狂的命运,横施矢石,更显得心情高贵呢。还是面向汹涌的困扰去搏斗,用对抗把它们了结?
由此看来,哈姆雷特期望的生存之道,是能够“更显得心情高贵”。于是,他的现状与期待之间有了落差。而消除这段落差的解决方案,就是“是生还是死?”这个课题(提问)。
4.午餐问题的本质也在于“落差”
回到刚才的午餐问题,主角在白天时觉得肚子饿,为了解决空腹这个现状,希望让肚子恢复适度的饱足感。在这种情况下,“适度饱足状态”的期待与“空腹状态”的现状之间出现落差。然而,更可以解释为,主角希望达到-举两得的理想目标,也就是既然要吃,还不如从菜单中选出一个满足度最高的选项。
因此,所谓的“问题”,就本质而言,是指期待的状况与现状之间的落差。举例来说,某家公司在业务上出现一个问题: A产品的形象越来越差。这表示公司忧心,对A产品所期待的形象与现状之间产生落差。再举个例子, 以度假饭店来说,当空房率居高不下被视为一个问题时,这意味着饭店所期待的空房率与现状之间有落差。
在此,你看到这里了,想一下当前最大的问题与期待状况之间产生了什么样的落差?
5.问题具有两面性
顺着这个方向思考下去会逐渐发现,原来问题县有Problem和Question两面性。所谓“问题”,除了现状与期待之间的落差: Problem之外, 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Problem所延伸出来的课题: Question。 因此,解决问题的作业流程应该是:先发现与期待产生落差的Problem, 然后选定作为具体课题的Quetion,并找出作为解答的Answer。
因此,在《麦肯锡解决问题与分析的技巧》中作者用“问题”来表示期待的状况与现状之间的落差,用“课题”来表示追求答案的提问。附带说明,“课题”翻译成英文时,一-般比较常用ssue而非Question。
6. 问题分成三类,课题各有不同
问题(即期待的状况与现状之间的落差)可分为三种类型:“恢复原状型”“防范潜在型”“追求理想型”。这些都只是原型,当我们实际处理问题时,大多数的情况都混合了这三种类型。
另外,在课题(即必须解答的提问)领域中,包含“掌握现状”“分析原因”“预防策略”“发生时的应对策略”“防止复发策略”“选定理想"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