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情分析
也许是因为创业了一段时间,习惯了对产品和行业前景的分析与预测,在新冠肺炎爆发后,我在家对当前疫情进行了分析与自我预防。
在新冠肺炎爆发后,我首先去百度搜索了“非典”的历史,惊讶地发现“非典”是12月开始、夏天结束。并不是人类研发了疫苗,而是夏天的热杀死了“非典”。所以我在1月底即做好了3~6个月长期抗疫的心理准备。
还记得当年的醋大涨至100元的天价,于是我去超市买了几瓶醋备用,事实证明我是错的,两点原因:1、中国的产能今非昔比。2、国内老百姓更加相信科学,只有官方发布的抗疫药物才会导致抢购、缺货,而不再是“醋是万能的”。
我在1月底看到了“2月底将实现日产口罩1亿只”的新闻,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即使到二月底,1天产出的口罩也不够全中国14亿人的1天口罩用量,必然需要“限行、限购口罩”,也意味着我们全家6个人拥有的3盒口罩要小心翼翼地至少用到二月底。这点分析事后证明我是对的。
二、疫情期间的思考
在家宅着的二月我也没闲着,我想利用我这几年的创业经验,帮家里想一条赚钱的路子。毕竟我们家里还欠着一些债。为此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谈了几次。
情况是这样:
妈妈退休后在家帮我哥带3岁的侄女。退休前虽然是风光无限的酒店副总,但退休后却只有维持基本生活的养老金,毕竟企业只会给员工缴纳最低档次的五险。
妈妈对再从事餐饮行业是非常抵触的,因为看到了太多的后厨不干净,也因对没有个正常的饮食作息而感到畏惧。这意味着妈妈舍弃了最强有力的竞争力——行业经验。
我的分析与前期市场调研如下:
妈妈虽然没有了行业经验,但职业技能还在——销售能力。因此只要选对产品,还是有机会。
我选了一款老花镜,因为这是我妈懂用的东西,也是大众产品,同时启动资金很低。
我们先全面对比了老花镜在各个平台的价格,以及摆地摊的老花镜价格、眼镜实体店的价格。发现地摊的8元老花镜质量很差,戴久了会头晕,且只有200°的老花镜;实体店的质量好却价格要100元;淘宝店的10元,但老人家不太会上网,即使会上网买也不一定清楚自己当前的度数,甚至换货的快递费都等于一副眼镜的价格,购买成本过高。
同时我也计算了市场大小:我们小城市算30万人,一个家庭里一般老人家是1/3,所以是有10万人需要戴老花镜,但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买地摊货、买低档老花镜,所以我认为大概有效市场是1万人。如果1个眼镜利润10元,这里就是10万元的市场。市场不大,但对于需要钱来还债的我们还是有诱惑力的。
所以我们可以找厂家进一批100°、150°、200°、250°、300°、350°的眼镜,同时挑选漂亮的眼镜盒,以及搭送一片眼镜布。选择摆地摊或者路推。售价定在15~25之间。我们的优势就在于质量比地摊的好、价格比实体店的便宜、比淘宝店的更直观选择度数。
实际执行情况:
疫情得到缓解能出门后,我们开始实施计划。
妈妈最难的还是拉下面子去卖眼镜这件事,毕竟妈妈做副总时认识太多人了,遇到熟人总是会不好意思。好在出门有口罩,胆子也大了些。偶尔会有熟人“哎呦,副总怎么也卖眼镜了?”
策划是一环,实际的销售又是更重要的一环。妈妈在路推店铺碰了一个多小时的壁后,信心受到极大打击,但妈妈的毅力非常人可及,也逐渐找到了销售规律。
1、进店销售,一般老板都不会买。但在店里的其他顾客可能需要。所以妈妈专门进有顾客的店推销。
2、问了很多年轻人都不会给他们的爸妈买。所以妈妈主要销售对象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3、开口就推销的,往往也是被人一口拒绝。所以妈妈在买菜的时候顺便反推销眼镜,或者进店先作为顾客跟老板聊聊他们的产品,再来反推销眼镜。
妈妈早上出门两个多小时卖了7个。
我在替妈妈高兴之余,也是另一份担忧——路推店铺只能推一次,第二次就不会让你进店,如何能更长久地销售眼镜?
我们的做法是在眼镜盒的侧边上贴电话号码,如果买家买回去觉得东西不错,想自己再买、或者老伴也想要,就打电话来购买。
当然这个想法看起来不错,但实际一个多月过去了,至今未收到一个电话。但也不排除半年后会有电话。
妈妈也摆过两次地摊,与卖猪肉的隔壁摊位,效果并不好。
至今一个月过去了,妈妈已经是第四次小批量进货,妈妈说“至少赚到了每个月的饭钱”。
我的思考:
眼镜产品与开发板产品一样,是属于副业产品,适合下班时间顺便做做可以赚一点小钱,但绝对比不上正常上班,更养不活几十名员工。
所以创业选产品时应该选择市场大一些的行业,我们开发板不应该成为主营产品,否则必然会倒闭。
三、公司的生产
复工后的两次生产,我被合伙人严厉地批评了。
第一次是因为我向各个供应商下单后,没有跟进进度,在交货日向对方要货时交不出货。合伙人指责我,国内的供应商都需要催,不催会把订单往后排。
被骂后,我下全款单完即隔3~7天催一次,但供应商一直以“疫情影响我们很严重,我们尽量,希望理解”。导致疫情期间无法确定出交期,甚至超时10多天。
这直接导致合伙人严厉地对我说“对你很失望!”。
正确做法是先确认我们的生产排期,再跟供应商确认交期,如果交期在我们生产排期内则下定金,否则换供应商。
我想起任正非说的一句话“如果员工感恩华为,那一定是我做错了”。我一直在供应商面前做了好人,理解他们的疫情难处、付了全款、超了时,供应商对我说了“谢谢”,而我却成为了公司的罪人。
后来的几个订单,我跟供应商很明确地要交期,否则换供应商。结果交期比他一开始的提早了10天。此时满脑都是一句话,“人善被人欺”。
这意味着我在供应商面前应该做个“坏人”才是正确的。我甚至有点怀疑我的人生观,我应该做个“好人”还是“坏人”,我是应该在谁面前是“好人”,在谁面前又是“坏人”?
我想我需要花几天时间好好反思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