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古人的足迹看运城(三)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千多年来,这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可以说是响彻中华大地,不论老幼妇孺,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鹳雀楼位于运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历史上曾是蒲州古城的戍楼(即瞭望楼),始建于北周,因鹳雀栖息其上而得名。唐宋文人登楼吟咏不断,更因王之涣的诗句名远天下。沈括《梦溪笔谈》给了鹳鹊楼八个字:“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准确地描述了其地理位置:面对巍巍中条山,下临滔滔黄河。可惜,元初时期,这座名楼(它与武昌的黄鹤楼、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南昌的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毁于战争。后来的文人墨客不少慕名前来,假借蒲州古城西城楼做鹳雀楼。现存的鹳雀楼是1997年投巨资复建的仿唐代建筑,高度要远远高于当年的鹳雀楼了(《梦溪笔谈》中记载鹳雀楼为三层,如今的建筑已是九层了)。


鹳雀楼

顺着台阶拾级而上进入鹳雀楼的一层,右侧墙壁上赫然嵌画着《旗亭画壁》的故事画。面对鲜活的壁画,让人不禁想起这段文坛佳话。


旗亭画壁

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一年冬天,三位盛唐时期的大诗人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三人在长安闲居。这天,天空飘洒着小雪,三人一起来到旗亭饮酒。当时酒楼里有个歌舞班子在为客人演唱助兴。三人酒兴正酣,四个年轻漂亮的姑娘现身开始演唱当时著名诗人的诗歌。三个人一边饮酒,一边在旁边观看。高适兴致来了,朗声说道:"我们三个在诗坛上也算有点名气,平时从来没有分出高低来。今天咱们打个赌,看看这四个姑娘唱谁的诗多,谁就是赢家。”余者纷纷点头赞同。第一个姑娘出场轻婉歌喉:“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高兴地说:“是我的!”第二个姑娘接着轻启朱唇:“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也高兴地说道:“这首是我的!”第三个姑娘随后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十分得意地说道:“又是——我——的!”王之涣这下可急了,负气地说:“这三个唱歌的姑娘长相也不怎么漂亮,唱的诗也没什么高明之处。”他接指着四个姑娘中还没出场的最漂亮的一个说:“这个穿红色衣服的姑娘最漂亮,如果再不唱我的诗,我这辈子就不再写诗了!”言罢,只听那红衣姑娘唱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正是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三人一听,哈哈大笑。


登顶鹳雀楼

登临鹳雀楼顶,极目远眺,远处的黄河在阳光下闪动着熠熠白光,蜿蜒曲折,没有边际。近处的河滩已经荒芜,黄河几经改道,给我们留下的是斑驳的回忆。假如今日王之涣重登鹳雀楼,他会有怎样的感怀呢?


蒲州古渡遗址


蒲州古城遗址


鹳雀楼登高临远,水天一色

不知为什么,站在这里遥望天边的河水,不禁想起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啊!这位才情卓绝的诗人,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也是出自运城(运城西北部的河津,古时候的绛州龙门)这片富有灵性的土地。

/附:

李益(唐)《同崔邠登鹳雀楼》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你可能感兴趣的:(循着古人的足迹看运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