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海蛎除了美味,居然还能用来造桥建房子

1

在泉州,有牡蛎壳盖的房子,叫蚵壳厝。

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东方第一大港,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远航讨生活的泉州人很多,每次贸易远航回来,都会在船舱底部放上大牡蛎壳压舱。聪明的泉州人民发现一个道理,“千年的砖,万年的蚵”,蚵壳比砖耐用多了,于是拿来起厝,不但冬暖夏凉,还刀枪不入,防土匪防倭寇挺好。

如果你走进浔埔村,远远望去,那一排排的蚵壳厝,就如一只只大鱼,片片的蚵壳就是鱼鳞,在太阳底下,耀眼生辉。


当法国人民优雅地把牡蛎壳扔进海里的时候,古代的泉州人却在遥远的东非把它们运回了家,并建造了建筑史上独特的、很有历史人文价值的蚵壳厝。

2

泉州人民不但勤劳朴实,而且相当聪明,聪明不单单在蚵壳厝,我们来说说建桥。

泉州有座海内第一桥,中国最早的跨海石桥,洛阳桥,建于北宋年间,1053年至1059年,至今已千年,是中国的四大名桥之一。为什么叫洛阳桥呢?它不在河南洛阳,而就在泉州。五代十国,王审知建立闽国,入闽的几乎都是他从河南带来的人民,洛阳、洛水居多,为了纪念先祖,当地的村落就叫洛阳,于是就有了洛阳桥。

海蛎固基法
海蛎固基法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北宋泉州知府、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蔡襄主持兴建,泉州流传着很多建造洛阳桥的传说,有海怪、有八仙、还有观音菩萨,很有趣的,在此就不细说。

洛阳桥能成为海内第一桥,有这么几个第一,首创“筏型桥基”,首创“海蛎固基法”,首创“浮运法”,这些在桥梁建筑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第一。

洛阳桥经千年,桥墩依然稳固,离不了泉州人民的智慧,古代泉州的能工巧匠们发明了在桥墩的基石上养殖海蛎,使之胶结成牢固的中流砥柱,这也是世界上把生物学应用在桥梁工程中的先例,也就泉州独一份。

随之而建造的安平桥、顺济桥、笋江桥,在我国也是响当当的名桥,它们也都是依仿洛阳桥的原理而造。

古人的智慧,真是超出我们的想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万没想到,海蛎除了美味,居然还能用来造桥建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