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自己的可怕想法吓到了……”

(某天中午,微信响了。)

友:你忙着没?我觉得工作不公平,心理不平衡,需要点心理援助。

我:我现在正给孩子喂饭,一个人带他不敢分神,等晚上贱内回来后,一定及时回复你。

友:好的好的!

(晚上。我们视频。)

我:还没下班呢?

友:今天要加班。

我:很忙啊。

友:唉。同工不同酬。有公务员编制的随便请假都没关系,我们事业编制的和临时工就没完没了的加班。

我:嗯,所以中午你说,因为工作不公平感到心理不平衡。

友:是的。我现在正准备往外面考,这个小镇太闭塞了。其实我要是能出去,就不在乎现在公不公平了,关键现在出不去。

我:嗯。就是说,你讨厌的不是不公平,而是这个小镇。

友:……嗯……嘿嘿……呵呵……哈哈……(各种哑然失笑)

我:因为你肯定清楚,不管考到那里,都会有不公平。

友:嗯。是的。

我:你当初来这里工作是出于什么考虑?

友:那时候也准备要孩子了,就想着保险啊产假什么的都比较有保障。

我:孩子现在谁帮忙带着呢?

友:在老家,老人不方便过来,我上班也没办法带。

我:你是个成熟周全的人,遇事总会反复思量,权衡很久,最后的决定对所有人也都是相对来说最好的结果。所以,我们不必为带孩子的事情难过。

友:嗯。

我:嗯。就是说,工作没有变,只是你自己的生活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对它的态度变了。对吧?

友:嗯……呵呵。

我:你觉得什么样的工作比较理想?

友:生活、交通都比较方便,有保障,朝九晚五能让我多顾家的。

我:嗯。这些特点综合起来,几乎就是城市公务员了。对吧。

友:哈哈。是的。

我:那你我都明白,狼多肉少,不太现实。

友:嗯。

我:总的来说,我们现在搞清楚了:你的工作没有变,现在的不接受,是因为生活变化导致认知变化了。而你讨厌的也并不是这份工作的不公平,而是现在的办公地点。

友:嗯。是的。确实是。

我:那我们调整一下认知就好了。嗯。我们设计一个小仪式:你把这个工作讨厌的地方写在一张张小纸条上,然后以接受难度为顺序,从易到难一张张地烧掉,因为“烧掉”有着类似“消灭”、“化为虚无”的冲击感。

友:呵呵。好的!

我:另外,我们还可以做一些正向强化。你把这份工作、尤其是这个小镇的优点写下来,贴在你的生活、工作环境中。

友:好的。

我:那……你心情好点儿了吗?

友:好一些了……

我:嗯?

友:嗯……其实,其实还有个更严重的问题……困扰我。

我:嗯。

友:我会有一些不好的想法……

我:比如呢?

友:比如别人不用加班,我心里就不平衡。

我:这简直太正常了——平衡了才不正常好吗?

友:再比如别人比我好,我也会心理不平衡……我是说……嫉妒别人……(语气有些艰难)

我:嗯。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社交情绪。

友:但是我觉得……自己……怎么可以这样想……特别讨厌自己这样。

我:嗯。

友:我觉得不应该产生这样的想法。

我:你有没有付诸什么行动?比如吵架、孤立什么的?

友:那没有。我就是觉得自己这样想很不好,心理压力很大。

我:嗯。我懂了。是这样的。人分为三个“我”——超我、自我、本我。“超我”代表道德,“本我”代表欲望,“自我”代表现实。一般情况下,“超我”和“本我”互相制约,“自我”就能保持健康,好好生活。现在你的“超我”对“本我”过份谴责了,二者失去平衡,就导致你出现心理问题。

友:嗯……

我:我们是十几年的好朋友了,我知道你是一个自尊心水平高,极富道德感的人,所以才会这样自我谴责。但是,现在要接受一个现实就是,你也有动物性的一部分——就是人的“本我”——你要接受这一部分。

友:嗯……

我:想法产生了,就由它来,等它去。

友:嗯……但总的来说,总觉得自己这样想很不道德。

我:嗯。你刚说了,你只是有嫉妒的想法,并没有产生嫉妒性的攻击行为。

友:对。没有。

我:这就是质的区别。只要不伤害别人,就没有关系。你在心里得给自己的“本我”一个安全的发泄场所,不然就会被压抑,最后不是伤害自己,就是伤害别人——很明显你现在已经伤害自己了。

友:没有出现行为,就不用管吗?我总觉得别人肯定没有我这么多坏想法。

我:你来跟我上几节心理课,听听老师接的案例……让你开开眼……

友:哈哈哈哈……很多人都有吗?

我:是的。而且很多人跟你一样,也被自己的想法吓到了,严重的就出现了各种心理障碍。比如有个“强迫意向”患者,她带孩子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想到各种杀掉孩子的方式。比如抱着孩子坐车,就会不自觉想到如果把孩子扔出去会怎样——这比你的想法恐怖多了吧。医生照样跟她说,只是想法而已,不要被想法吓到。她怕自己是精神病,医生说你能主动来找我就不是,她又怕自己会付诸行动,医生说,你见过哪个杀人犯杀人之前这么痛苦的?再说你有杀人动机吗?

友:……我的天呐……那这个妈妈为什么会这样想?

我:个人觉得可能她太爱孩子了,总是担心各种不测,这种焦虑不断积累,就开始通过极端方式呈现出来。我觉得她的根本问题是育儿焦虑。

友:哦……

我:有句话怎么说的:“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好人”。你只要不行动,就是好人。

友:哇!这句话我要赶紧写下来!

我:嘿嘿。你心情好点儿了吗?感觉你整个人开始神采飞扬了,连语速都比刚才快了。

友:嗯嗯!哎呀我一下子觉得好轻松啊!想不通的全想通了。

我:嘿嘿。你是我很崇拜的朋友,能让你轻松一点,我也好开心!

图片发自App

(补充说明:我对这位朋友有十几年的了解,知道ta有极高的认知水平、自信心、自律水平和自我修复能力,当然,最关键的是,ta不是因为嫉妒而痛苦,而是陷入对嫉妒的自我谴责而痛苦。所以应对嫉妒时,鼓励ta放松一点,接受自己动物性的一面。

如果对方是一个偏执型、或者攻击性强的人,就另当别论了。大概会帮助对方用调整认知等正性途径转移、化解、克服掉嫉妒情绪。)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被自己的可怕想法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