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你是人到中年万事忧吗?

记得读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换了一个班主任。这个班主任三十岁左右,除了教我们语文,还利用课前十分钟教我们唱流行歌曲,甚至还会写古体诗,我们对他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可是,才三十多岁,尚处于青壮年的班主任,却经常在我们学生面前感慨:"哎,人到中年万事忧哪!"

当时,我们谁也理解不了这句话的含义。这个还那么年轻的班主任,有什么好忧愁的?上有一个老中医的父亲和健康的母亲,下有一双乖巧的女儿,老婆又漂亮又贤惠。他哪来的"万事忧"呢?

今天,读了心理咨询师陈婕君的著作《可塑的我》,才知道,原来当年的班主任是正在经历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泛中年危机。

陈婕君,美国麻省心理咨询师,曾于哈佛附属麻省综合医院精神科工作,受训于波士顿精神分析高等研究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系,明尼苏达大学心理系,执业时间14年,被壹心理评为201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50位心理学家之一。

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心理学上的危机一般发生在35~40岁,但这一危机的潜伏期很长。一般从25岁起,其根源在18~25岁。如果在18~25岁打好基础,25~35岁能够稳定发展并自我改变,中年危机会以中年黄金期的面貌出现。

中年危机,真有那么让人"万事忧"吗?我今年五十多岁了,至于中年时期出现过什么危机,我真没什么印象了,我记得的只有更年期的烦恼。

作者在书中举了好几个遭遇中年危机的事例。

A女士27岁,银行职员,工作4年才转正,生活拮据,对未来失去希望,对前途感到迷茫。

B女士30岁,凡事没有任何主见,老是喜欢征求别人的意见。一直活得很痛苦。

C男士34岁,公司的中层人士。认为自己无法再升职,担心被新人代替而失业,更担心养不起自己的小家庭。

这三个例子,说明了,人们对生活的失控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积少成多的过程。

我一直有个疑问,到底多少岁算是真正的中年人呢?三十岁吗?可是看看身边三十出头的同事、朋友,他们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一样,正是青春年少啊!人到中年的人,哪有这种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呢?

作者给了我一个鉴别中年人的方法:中年阶段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性心理状态一一焦虑。

可是,当人感到生活失控的时候,也会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会失眠、疲惫、痛苦。这个时候,可不分你是中年人、老年人或者是青年人了。

看来,危机与焦虑,可不是中年人的专利。

为了弄明白中年危机的真正含义,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网上的说法与本书作者的说法有些出入呢:

“中年危机,也称“灰色中年”,一般高发在39~50岁,在40~65岁之间的男性身上,还被称为“男人四十综合征”。从广义上来讲,是指这个人生阶段可能经历的事业、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种关卡和危机。"

我又在另一个搜索引擎上,看到了我比较认同的定义和解释:”所谓中年危机, 其实就是人在拥有了一定人生经验后,需要进入另一个人生阶段时动荡不安的心理状态。 每一次提升都相当于向外突破了一个圈层,而能否顺利突破取决于个人积攒、发挥了多少能力,理解了多少事情,以及能否将收获的人生智慧融会贯通成能力和见识。感到焦虑其实是好事,意味着你可能要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了。"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不管是青春期还是中年危机,其实都是一个人正常的发展过程。就像种子发芽一样,是利用内在的发展动力冲破外在束缚的过程。如果动力不足,人的内心的冲突就会引发焦虑。所谓的"人到中年万事忧"便是如此得来了。

怎样避免"泛中年危机“的发生呢?

①要从青春期就开始重视起来。人进入了青春期,就要思考自己想要成为怎么样的人,而不是只想做一个对老师和父母唯命是从的人,不要把自己的人生交给父母和老师。

②进入了成年期,除了培养专业能力,还要培养自主性、能动性、逻辑思考能力、平衡情绪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

只要成年期把握好了,到了中年,就不会遭遇"人到中年万事忧"的泛中年危机状态,而是迎来中年的黄金好时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年人,你是人到中年万事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