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市场没有“野性消费”的土壤

这两天鸿星尔克火出天际,莱尔也去“野性消费”了一把。

看到这种现象级的流量,有B端从业者提议:我们公司也捐一个亿,是不是一下子就出名了?

emmm……

出不出名我不知道。

但是在B端市场,如果想要用这种方式,复刻鸿星尔克的现象,通过一个事件快速获得大量的订单,基本是异想天开。

因为B端市场,从来都是“结硬寨、打呆仗”。没有什么出奇制胜,甚至都没有守正出“奇”。只有永远的正,至少在产品和营销方面,需要一点一点打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一点一点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回过头来,为什么说企业服务市场没有“野性消费”的土壤呢?

我认为至少有2个主要原因:决策链条长、考虑因素多。

首先,B端市场的企业客户在决定要购买一个东西时的决策链条和C端市场个人消费者的决策链条是截然不同的。

个人消费者,看到一个想要的东西,比如一个日常消费用品,从产生购买欲望到下单,往往就是一瞬间的事情。这里面的决策链条非常短,不需要征求其他人的同意。因为人其实是一种感性动物,哪怕是我们自己认为的理性消费行为,细究一下往往也是非理性的。这也是为什么有消费者心理学,专门研究怎么利用人的非理性消费行为,比如价格锚定效应,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损失厌恶等等。

而一个B端的企业客户,尤其是上了规模的企业,它的决策链条是很长的。从产生需求,提交采购申请,到寻找目标厂商或者发出招标信息,再到试用、定价、采购,这里面往往涉及到业务、技术、财务等多个部门的多个角色。三个月算是非常短的,接近一年是正常,两三年也绝不少见。可以看到,B端的购买行为基本上由理性主导。

那有人可能会问:是不是价格的原因呢? 因为C端个人消费者的客单价比较低,而B端市场的产品价格往往数以十万计,所以才会慎之又慎。

价格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在B端市场,往往不是首要因素。

讲一个真实的极端案例。我们和一个友商同时竞争某知名鞋服行业客户。一番沟通试用评估下来,客户基本上选定了帆软。这时候,友商的董事长亲自上阵,还许诺可以产品免费。为了获得这个标杆客户可谓说让利颇多。

那你是不是觉得,既然都免费了,涉及到几十上百万的支出,客户至少也会再给个机会PK一下吧?

真实的情况是,客户直接放话:不管友商怎么降价,都会选我们。

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从客户视角,单从成本因素来看,选择一个厂商的成本,不光包括看得见的直接购买价格成本,还有使用成本,学习成本以及风险成本等等。这要掰开揉碎了,又是一个三天三夜都说不完的话题。更何况,成本因素也只是企业客户购买决策的一个因素而已。

简而言之,B端市场的客户必须获得足够的价值,才会选择一个厂商,而客户获得的价值=体验-成本。成本我们上面说了,体验又包括产品功能、技术支持、学习资源、生态配套、案例资源等等。

总之,企业产生一个购买行为的考虑因素非常多,是一个综合考虑的结果。

所以,相信你也就能明白,我为什么会说,B端市场没有“野性消费”的土壤。

你可能感兴趣的:(B端市场没有“野性消费”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