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纪2018年的《读者》

《读者》这份来自西北大地的期刊,据说滋养了整整80后一代,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对于我这个拮据的90后,对它的印象大多来源于路边3元的地摊。随手翻起一本,读篇过期了的读者中的文章,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现实与鸡汤交映,从容与急迫就这样出现在了一个时间里。

虽然《读者》杂志依然拥有庞大的读者群,读者背后的读者传媒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了。除了主刊依然一枝独秀,期刊总的发行量下降了近8%,如果不是教材以及教辅业务的增长平衡,可能数字会很难看。根据斑马消费的文章,5亿左右的募资项目多数叫停,其中除了特色精品图书出版延期之外,刊群建设出版、数字出版、营销与发行服务体系建设、出版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等多数被叫停计划。

我们当然都知道,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媒体的下行实属必然。然而作为发行量稳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的读者,还是会让人有所希望,有所期盼。

只是,主营业绩三年持续下滑,除了上面说的有政策优势的教辅,新业务趋势不明。伴随着业绩下滑的是股东持续的减持。在07年9月,海通证券建议买入的研报中,预测2017 年PE在70多倍,目标价为11.90 元。今天已经到了50多倍的pe,7块多的价格。

非读者时代

我不喜欢鸡汤,却不讨厌读者,原因是对比移动时代,它已经显得有底线,有克制的多了。《读者》依然拥有着广大的读者,读者传媒依然为中小学语文阅读贡献着力量,这个老兵不会就此死掉,人们依然有着消费鸡汤的巨大需求,只是已经被转移了战场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纪2018年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