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生活中的心理学》

《生活中的心理学》

【书名】:《生活中的心理学》

【作者】:[英] 吉莉恩•巴特勒 弗雷达•麦克马纳斯

【时间】:2021年07月22日

【序言】

“常识”往往是片段的、相互矛盾的,人们常常用暗含矛盾意味的日常谚语来说明人的心理与行为。

【第一章:什么是心理学?】

◆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如下:

变态心理学:研究心理官能絮乱及克服的办法。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能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学习和资料的搜集。

认知心理学:致力于找出信息是怎么搜索、处理、理解和使用的。

发展心理学:研究有机体在其一生内是怎么变化的。

个体差异心理学:研究广泛的人群,以便找出和理解典型的差异,比如在智力或人格上的差异。

生理心理学:致力于找出生理状态对心理的影响,以及生理状态对感官、神经系统及大脑的工作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行为,以及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知觉】

◆ 大脑凭借收到的信息工作,在缺乏意识指导的情形下,对现实做出假设,于是,我们最后意识到的是感官刺激解释的结合体。

◆ 对于知觉的研究说明了心理学的一些最普通的问题。首先,我们得确定哪些是相关的因素(有三个因素:感觉、解释和注意),然后,我们得设法了解,并建立理论来解释它们相互作用的方式。

◆ 人类的眼睛只能觉察到所有电磁能的百分之一的一个微小部分,即可见光谱。蜜蜂和蝴蝶可以看到紫外线;与人类相比,蝙蝠和海豚能听到的声音超过了两个八度。因此,我们对现实的了解收到了人类感官能力的限制。

◆ 信号检测论认为准确的知觉不仅是由感觉能力来决定的,而且是由感觉过程和决策过程一同来决定的。

◆ 图形—背景知觉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基本上构成了我们看东西的方式的基础。另外三条格式塔原理是相似性、接近性和闭合性。从感知的意义上讲,我们会把相似或相近的东西归在一起,对于图形不完整,我们会把缺口补上。这些组织原则帮我们辨别物体,把它们和周围的东西分开。

◆ 知觉定势:你知道的影响你所看到的

◆ 阈下知觉:自我保护的手段?

【第三章:学习和记忆】

◆ 婴儿适应得那么快那么好,是因为他们愿意学习,因为他们对具有某些关联的事情反应特别强烈,其中包括相倚(什么和什么一起发生)、差异(与常规的不同之处)以及交互作用(和别人的相互作用)。

◆ 短时储存的容量有限,一旦装满,旧的信息就会被新的信息替换掉。然而,继续注意、在心里反复考虑,或复述信息,就会将其转入长时储存,其容量大概是无限的。

◆ 我们的记忆系统并不是因为我们需要把物品和事件分类才存在的,而是因为我们需要调整我们的行为。

◆ 学习和记忆也是主动的、建构性的过程。另外,我们记忆的准确性往往是无关紧要的。为了充分利用留在头脑里的东西,更重要的可能是记住意义并学会找出细节,而不仅是准确地记住所发生的事情。

【第四章:思维、推理和沟通】

◆ 头脑是有创造性的,而不仅是忠实地记录、储存、分析外部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且头脑并不总是按严密的逻辑规则行事。

◆ “原料”,即进入和后来留在头脑里的东西,不仅是由客观现实的本质决定的,也是由感知和注意能力以及学习和记忆的过程决定的。

◆ 由于我们积累了经验,我们解决问题就更容易了。这被称为正迁移效应,它解释了为什么成人解决问题比儿童要容易些,专家解决问题比初学者要容易些。

◆ 形成一套定势可以让我们避免每一次碰到问题都要重新发明轮子,但是,在我们遇到一系列新困难时,定势又会减慢我们的速度。专家有时也会变得盲目,这是值得注意的。

◆ 令某些人惊奇的是,创造力同智力之间并没有紧密的联系。性格特征(如特立独行、自信、好奇和坚定)在决定创造力方面,至少和智力同等重要。

◆ 语言相对性理论认为语言培养了思维和知觉的习惯,不同的语言把说话人引向了不同的现实观点。

◆ 为了正常地发挥功能和更好地适应,我们需要在心不在焉和集中精力之间获得一种平衡——知道什么时候投入行动,什么时候该停下来思考。

【第五章:动机和情绪】

◆ 动机(饥、渴、性)决定了我努力的目标,而情绪(高兴、沮丧、绝望)则反映了我在过程中所体验的感情。

◆ 内平衡驱力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保持一个相对稳定不变的内部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 目标理论企图用认知因素来解释为什么我们会做我们所做的事情,这个理论认为某人的动机就是他有意识地努力去做的事情,即他的目标。

◆ 复杂情绪(如内疚、羞愧)主要由认知因素(如我们怎么看自己,我们认为别人是怎么想的以及内化的社会规范)所决定。

◆ 信息高速地、直接地进出边缘系统,后来才到达认知中心,于是我们容易受到“情绪劫持”的影响:尽管我们已决定保持镇静并控制我们的情绪,可愤怒和恐惧照样突袭我们。

◆ 认知疗法,特别是对抑郁和焦虑的治疗,基于这样一个想法之上:思想和情感之间关系太密切,改变一个,另一个就会随之改变。

【第六章:发展心理学】

◆ 发展,特别是心理上的发展并不随身体的成熟而停止——它在整个成人期不断继续。

◆ 专栏中的实验说明婴儿生下来就能组织和解释他们感觉到的大量刺激,他们好像已经在使用初级的知觉原则了。

◆ 缺乏锻炼和运动的机会,会造成认知发展和动作发展的迟缓:就好像玩耍能帮助孩子思考似的。

影响人类依恋最重要的因素好像是孩子的气质(他的“天性”)和依恋对象的应答性(对孩子需要的理解和敏感)。

◆ 在孩子决定依恋谁时,关爱的质量似乎比数量更重要。

◆ 重复地对同一批人进行智力测量,并没有证据显示智力随年龄增长而衰减。

◆ 所谓记忆随年龄增长而衰减的说法,在科学的调查面前也站不住脚,而只能说明系统根据你的要求做出了反应而已。

【第七章:个体差异】

◆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对智力产生了影响。

◆ 还有证据显示,孩子受到父母关注的程度也会影响其智商——这也许可以解释出生顺序同智商之间的显著关系。

◆ 教育的介入也可能会影响以后的成就。一项研究也发现,日托托儿所和学校的类型可以改变智商。

【第八章:变态心理学】

◆ 变态行为的心理学定义强调行为的当前效用——如果这个行为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妨碍你达到重要目标或妨碍你建立有意义的关系,那么,这个行为就被看作是反常的,是需要治疗的。

◆ 现在有证据表明,把这些身体感觉理解为灾难的征兆,是诱发恐慌症的主要原因。

◆ 心理动力取向最早基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著作,现在又被许多人扩展了。简而言之,这种取向认为变态行为来自本能性驱力之间的冲突,这些冲突会导致焦虑。

【第九章:社会心理学】

◆ 有些事你一人在家里可能会做,但在公众场合你是决不会去做的。心理学家把这种由他人在场所造成的行为的变化过程称为社会助长。这可能发生在:领导、从众、服从、偏见。

◆ 有的人生来就伟大,有些人凭借努力建立丰功伟绩,有的伟人是时势造就的。因此,好领袖的素质是根据环境和群体成员面临问题的性质而变化的。

◆ 我们倾向于高估人格因素的重要性,而过低估计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基本归因误差)。

◆ 要减少偏见,相对抗的双发就需要接触。

【第十章:心理学有什么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生活中的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