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从乡村招考教师是打谁的脸?

县城从乡村招考教师是打谁的脸?

每一年秋季学期开学的时候,教育行政部门都会以选调的名义,从乡村学校给县城学校选拔优秀的教师。从某个层面,乡村学校是县城学校的教师培训基地,优秀生源基地。每一年刚分配的教师都分配到乡村学生,经过三四年的打磨之后,县城学校都会以选拔的方式进行掐尖。最优秀的乡村教师就这样流失到县城,留给乡村的永远是老弱病残。老教师精力不够,有病的不能够担重任,年轻的没有教学经验,没有优秀的师资,怎么会有优质的乡村教育呢?乡村学校都是教育行政部门这样一次次的抽到之后,没有了优秀的老师,逼着家长把孩子背井离乡转移到县城。县城的优质教育资源并不是学校培养的结果,而是一次次掐尖组成的。这就能够理解,我们的优秀教师很多,而真正的懂教育的老师不多。县城所谓的优秀教师就是一层层的掐尖之后形成的优势资源,再加上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种教育资源的倾斜,让很多的县城教师有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遇。本来很优秀的老师,少了磨炼,少了各种问题的碰撞,很轻易的得到了很多荣誉,就不再愿意坐在冷板凳上思考教育问题。优秀的教师,优秀的生源,根本发现不了教育的真正的问题,也根本触摸不了教育的难题,就谈不上去解决教育问题。而教育问题是一个老师成长的契机和途径。我们可以纵观国内外的教育专家,都是在教育一线,直面问题,而不是温室中成长的优秀老师。优秀是经受住历史的考验,而不是某个教育教育行政部门的颁发。

教育行政部门一次次的谈着国家的教育政策,谈着教育均衡,谈着交流轮岗,却干着挖农村教育墙角的事情。一面把优秀的教师从乡村学校抽调,一面却要乡村教育的质量提升。一面喊着教育均衡,却把最薄弱的乡村教师资源流向教育资源强势的城市。这种均衡的结果会是什么呢?我们很难想象中制定这种政策的部门的出发点是什么?他们做着和国家政策相违背的事情,却堂而皇之的说是为了教育均衡。不知道这种资源的倒流是什么逻辑的均衡呢?农村学校因缺少教师而不能够开课,教育行政部门就打发几个县城没有作用的老师进行支教。在某些人的眼中,农村的孩子就不配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只要有老师就可以了。打着教育均衡的幌子,为什么不把县城优秀的教师配到乡村薄弱的学校呢?一面发着乡村补助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来显示对于乡村教育的重视,一面却抽调最优秀的教师离开乡村,这种逻辑又是什么呢?

教育不应该是城乡对立的二元形式,而应该是整体。一个县域的教育应该是城乡的真正的均衡发展,县乡教师的流动是一种自然的,学科的需要而已,而不是一种带有倾向性的抢挖。一个县没有了农村学校,只有县城学校,将会是这个县教育最大的悲哀。也是教育最大的危险。

你可能感兴趣的:(县城从乡村招考教师是打谁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