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的作者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它原本只是黄仁宇先生用来作为大学教材的一本教科书,甚至一开始这本书只有英语版本,直到后来这本书传播开来才有了汉语版。


在这本书中,黄仁宇将万历十五年(1587年)这个为众多历史学家忽视的时间节点,当作他的“大历史观”的依托点一步步地展开,从而论证了自己的观点——中国以道德为法律,讲道德、形式、四书五经凌驾于其他之上的做法,在历史周期律各种积弊的累积之下,王朝是难以避免灭亡的。而要道德还是法制,其实已经一目了然。


作者仅仅用7章6个历史代表人物的命运以及他们的挣扎,便将构成封建王朝统治基础的各个阶层彰显无疑。这6个人物,是万历皇帝,是首辅申时行、张居正,诤臣海瑞,武将戚继光,哲学家李贽。


当历史来到万历十五年(1587年),表明上的大明风平浪静。但在这份风平浪静的背后,大明实则隐忧重重。


首先,我们要从万历皇帝讲起。万历皇帝朱翊钧,明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隆庆六年隆庆帝去世,年仅10岁的他荣登大宝。而原本的内阁次辅张居正,则利用秉笔太监冯保与先帝托孤的内阁首辅高拱之间的矛盾,成功取而代之。


有了太后、冯保支持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权力无限扩大。而10岁的万历帝则因年龄因素并不能亲政,于是张居正又成为了万历帝的帝师。


作为皇帝,万历帝从小便接受的是帝王之术教育,要让自己做一个好皇帝;可此时的他也毕竟还是个10岁的孩子。而在张居正的教诲下,他十分听话进步斐然,但是这种进步的结果是他被要求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书法课,是自己举办夜宴后被太后严词批评甚至不惜恐吓要废黜他的言语。


他是皇帝,他有成为明君之心,但他并不自由,甚至可以说是压抑的。而这种表现无疑是矛盾的,因为在封建王朝的权力结构中,皇帝是唯我独尊的,是不容挑战的。


但无奈的是,在大明王朝废除丞相制度,内阁制度逐渐确立之后,内阁大学士进一步替代了丞相的职责,内阁首辅的地位毋庸置疑是极高的。而内阁首辅张居正在万历帝在位的前十年,也确实做到了权倾朝野,甚至就连张居正父亲去世按照规制需要丁忧三年,都要因为“国家需要”而被破例挽留。


事实上,当时的文官们“有意无意”的曾经试图撼动张居正,对张居正不交出权力回家丁忧颇为不满因此还上书弹劾,但万历帝却并未采纳。


这是万历帝对自我认识的结果,同时也是长期被豢养下、毫无决断的结果。而这种被安排的命运,直到万历十年58岁的张居正去世才被摆脱。就在张居正去世之后,文官集团中有着先见之明的大臣们,很轻松的便看出了我们这位年轻的皇帝想要摆脱张居正烙印的想法。


弹劾、上书,很快便应声而至,而张居正这位试图去缓和明王朝各个阶级矛盾,并且取得了切实效果却得罪了文官集团的大臣,终于被开棺戮尸。


而此时,曾被张居正铁腕压制的文官集团,展现了他们的实力。在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后,他们在“儒家的道德准则”之下以同窗之谊、以地域乡党、以师生关系结成团体。


当然,在儒家中有着修身自省,有着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这等“阳面”,例如书中的海瑞就是代表人物;但同样的也有着不择手段获得利益的“阴面”,甚至他们还占据绝大多数,因为以道德为工具去约束人,当面对利益不符时他们要如何选择已经一目了然。


于是,当万历帝在解决了张居正遗留之后,赫然发现自己已经被文官各种限制,而当他决定册立自己喜欢的郑贵妃所生之子福王朱常洵为太子之时,更是遭到了文官集团的强烈反对,这种册立其实也不仅仅是单一的太子册立问题,更是万历帝对王朝主导权的争夺,但文官集团拿出的却是千百年来儒家传承的四书五经、纲常名教——封建道德观的大剑。


在长达15年的国本之争中,万历帝终究没能成功,而是选择了屈服,他册立了长子朱常洛。但一样也让他生下了报复之心,于是尽管在内阁首辅申时行尽量的和稀泥之下,他仍旧消极应对,纵情声色、不理朝政。可笑的是,就连申时行也都因为国本之争而被文官们弹劾下台。


时间终于来到了万历十五年(1587年),心灰意冷的万历帝开始了怠政。


写到这里,肯定会有朋友向我们提及了《万历十五年》中的万历帝、申时行、张居正、海瑞,那么戚继光 、哪里去了呢?


就在万历十五年的次年,武将戚继光病逝,而此前因为与张居正的关系匪浅,他被文官集团弹劾;至于思想家李贽有意思的一点是在万历十五年的次年,这位学富五车的饱学大儒,却选择了剃发留须成为了异端。而他一生主张的是抨击程朱理学,反对空谈,反对传统的儒学观念,倡导功利价值。


也正是自万历十五年,这个在世界上西班牙舰队征讨英国的前一年的年份,天子、首辅、武将、思想家都被文官集团以道德为由左右了,大明王朝的灭亡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了。


万历帝,其实也是一个可悲的皇帝。而张居正、戚继光、海瑞、申时行背后则是在这个时代中的形形色色的代表人物。历史就是这样无情且充满了悲情色彩,在万历十五年这个看似平淡的年份,让大明行将就木。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不过几百页,也只是写的万历帝时期,但却以小见大写出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的桎梏,写出了儒家道德的弊病。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历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