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与静物

我想说的人情的意思,仅仅是说人是一个生命,有情、有感受。如果用过年回家烤火的事情来说,温度是能让人感受到温暖,燃烧的火,在寒冷冬天里给围炉烤火的人们带去温暖。

我喜欢烤火,在无数环境里烤火过。在老家的火房中是我生命中最初接触烤火这回事,把外面的干柴捡来堆放在墙角,用碎屑引燃火苗后,再把干柴堆架在火苗上,十几分钟后,一团火便燃烧旺盛。因为火,我感受到了温度的能量,能量让我全身温暖。在温暖的氛围内,人们围坐在一起,谈这谈那。我还在户外烤过火,在山野中拾捡些树枝、落叶、杂草,同样可以点燃出一团熊熊烈火。我还在木炭炉子中烤过火,虽然烧的不是木柴,但是同样能吸取到温度的能量,在寒风呼啸的冬季,有这样一团火,也能汲取部分温暖驱散身体的寒凉。

一些干柴、落叶、杂草、木炭之类的东西,看似毫无生命了的静物,最后经过燃烧给了我身体上的温暖,甚至情感上的温馨。这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如果要回答这一个问题。我想第一是因为形式,第二是因为需求,第三才能算是感情的流露。这三点没有先后顺序,可以随机发生。

也不知道从小长大的环境中,人们如何延续了烤火这一事情。但只要稍微一推敲和观察,便会明白,烤火是因为人们感觉到寒冷,身体需要温暖避寒,就像最早的人类史上,猴子钻木取火,火的发生后,人们便知道了烤火这一事情,逐渐烤火在人类记忆中形成了一种既定模式了。如果遇上寒冷的天气,我们会想起烤火的,如果有条件,我们会想着烧火来烤火取暖。在无数次烤火后,烤火这一事件便激发了人们的情感波澜。或许会想起和亲人们烤火的场景,或许会想起和朋友烤火时候的交谈场景,或许孤独一人的时候,自己会想着烧一团火,用以烤火这一形式,记忆和感受这些关联过去、现在的情感、温度。

之所以,说烤火这个不符合现代社会公众普遍观念中的事情,是因为,人心不古、人性麻木了。

无论是和一个朋友,和一个亲人聊天,谈的都是些死板的事情,好比静物一般,口吻中的言语多数指向冰凉的现实,聊任何事情都抱有一种主观的目的性,这不免让我会觉得闲聊天像是做生意。原本一个人最根本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就是亲人关系,而人的情感来源和寄托大多来自于家人,但和家人聊天的时候,感受不到亲情的温度,那么和家人聊天的事情就变成了一场机械、冰凉的说话。亲情的意义也就失去了。

人是群居动物,孤独会让人感到孤单。就像环境恶化带来的物种灭绝一般,人在逐渐冷漠的环境里,越来越疏离,越来越隔绝,最后物种灭绝。当然,这说得有些远,却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情况。

加上万物互联,人和电子设备相连,人的意义和电子设备的意义差别不大了。但是,人又会去思考,总想试图明白人的意义。这不是我这样想,早在很多经典电影里都有前辈去探索过,比如探讨人工智能和人类关系的电影《AI》,又像日本 动画导演押井守《攻壳机动队》,作品中探讨的都是之高哲学命题。

我以前读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的时候,我觉得这种赛博朋克的世界面貌里现实很遥远,而如今,已然在不断发生出来。我们人类在21世纪已经活在了这样的现实中。

但最后,又指向到人性复苏这一严肃问题。

我曾思考过,甚至昨天,我还在想,人性复苏关乎人的最高价值观。比如现在人们常说的情怀,为什么人们会随随便便就把情怀二字说出?那是因为在当代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们看待情怀的立场是站在远离情怀的地方,换句话说,也许那人们就没有情怀。

那么,什么是情怀?没有情怀的人又是什么样的一种观念。

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没有情怀的人我可以很负责的说,基本上是金钱至上的人,他们价值观念的临界点就是金钱,金钱主导一切生活目的。当然,钱是一个生活必须的通行证,但我说的意思是人本身体内所带的内在感受。这些内在感受,不是很容易能识别出来,只有涉及到价值观的时候就能看出来。不在继续聊这一方面,接着说什么是情怀。

这个问题甚至不需要回答,连情怀都完全可以不需要提。

因为一个人,活着,就是返璞归真,每个人最后都要做回自己。

自己怎么样?这才是关键。

正相、积极、光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情与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