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纪

        屈平大夫大概是没想到,他这一沉,就是千古。

        虽然五月五本就是端阳之节,但三闾大夫这一举动,反而使得后世纠结于纪念这一忠君爱国的典范,这大概也是他始料未及的。

        现今不外乎食粽子,摆菖蒲,赛龙舟。而此三者在南北方亦有不同。(安徽也算是个异类,南北通吃)

        赛龙舟毕竟为舟艇运动,无水自然不能赛艇。故有些许局限,龙舟赛也就偏向于有大江河的地区。

        而摆菖蒲艾叶,北方应是有此习俗的,而安徽除去这一年度节庆需要,在多数非节日情境下都以艾叶为药材。而我于厦门已是三年之久,却并未见得有家有户摆过艾草。或许是此地并未有这习俗,亦或是我见识短。

        而,民以食为天。非止于端午之粽,前些时日元宵节已经辩过汤圆水饺了。

        如吃辣者亦能吃不辣之肴,而反之不能吃辣者就不行。这也是为何关于粽子甜咸有时年渐长的讨论。

        粽子发源时自然是只有黍米。这一最本真的“始祖”还是被保留下来的,无怪乎好做且可自行调味。幼时在乡下,祖母有时会加些许红豆。而红豆并未有调味职能,那何必多此一举?只能解释为品相更好。

        而市面上的甜粽咸粽,与家中所制又有所不同。家中甜粽,无非在内里添个枣儿;家中肉粽,也就是添个烧好的瘦肉块儿(自家自然不会吝啬到用五花肉)。市面上粽子多半是酱油水煮,以至于打开包装都是黑乎乎一坨,品相自然不如带馅白米粽好。

        然而品相如何乃是优雅之人所扰之事,我等糙人讲究“味”。近处有嘉兴肉粽,乃是高速服务区必卖品,而商家其中五芳斋乃是声名最佳(品相好看又不能吃)。嘉兴肉粽,乃是酱油肥粽,分量颇大,膨胀的正四面体。内里一块五花肉,本就油腻,而主体又是酱油蒸煮,味道虽好,腻到不行。

        而一些饱含中国人民智慧的品种,也是一种好的选择。甜枣粽若是枣馅儿不好,则会又酸又苦。豆沙粽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更有甚者直接弄了枣泥粽,这就没甚意思了。

      再者还有蛋黄肉粽。如同有些红烧狮子头里加些蛋黄一样,以蛋香(我认为是蛋腥)调和肉的腻度,也不算左道旁门。板栗也以其粉糯清香来调和,功用不下于蛋黄。

        其他品类,未曾尝过,不敢妄评,但有些邪乎的,我是不敢下口的。如牛肉粽,辣椒粽,更遑论这些年出的乱七八糟的辣条粽水果粽了。倒不是说这有什么不好,说不定就有些人喜欢上这些口味,但总有种喧宾夺主的意味,若是吃了,总觉得是对童年的亵渎。

        因而所谓甜咸之争,也是固有文化观念的碰撞吧,愿诸君心胸宽广多包容些,这样也是对胃对口的一种拓荒。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端午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