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的故事

甘草的故事

甘草是祖国中医药学中最常用的药品,而且还有一些传说故事。据明代陆粲《庚巳编》记载:御医盛寅一天早晨刚走进御药房,突感到头痛、眩晕,随即昏倒,不省人事。由于病来的急,众人束手无策,如何是好?有一位民间医生闻讯后,自荐为盛寅治病,随手取中药甘草浓煎后即令其服下,没多久,盛寅苏醒了,御医们颇感惊奇。    这位民间医生解释道:盛御医因没吃早饭进了药房,胃气虚弱,未能抵御药气薰蒸,中了诸药之毒,故而昏倒。因为甘草能调和诸药之性、解百药之毒。因此,让他服用甘草水后便可苏醒。      

又传明末年一药掌柜---刘兴帮,一天傍晚在自家门前乘凉,一近邻的小伙,17岁的李二苟走过他身旁时,见他的脸色惊道“哎!大伯,你身着重病了,得赶快治啊!”,刘掌柜听了大感不快,你一个小毛孩不过学了两年学徒,难道比我当了60年药掌柜还强?毫不在乎,并泠泠的答道:“谢谢你的好意,我吃得下,睡得着,身体挺好!”李二苟见他不理会他的好意和勤告,便回自家去了。      不料,两天后刘掌柜果然病倒了,头昏脑胀、全身乏力、不思饮食和茶水。儿子刘济民是当地的名医,便替父亲开了药方,服了二剂后病情不但不见好反而加重。刘掌柜这才想起李二苟来,他有气无力地对儿子说:“儿子呀!你快去把邻居李二苟请来,我或许还有救呢。”

第二天,天一亮,刘济民便来到二苟家,迎接他的是二苟的母亲,当她听完邻居来意后,便掏出一张药方说:“我儿子已回店里去了,但他临走时为你父亲留下三张药方,这是第一张药方”,济民接过了药方一看大为不解,药方仅为:“甘草4两(即125克),水煎服。”他谢过李大娘,回家后对老父亲说,李二苟药方仅有甘草一味,怎能治好您的病呢?刘掌柜也感到迷惑不解,但既然这个后生能看出我有病,也许他能治。还是试试看吧!哪知,服完一剂药,刘掌柜病好了一大半。于是令儿子济民又到李大娘家去讨第二张药方,药方上又只写着“甘草半斤,水煎服。”第二剂药服完后,刘掌柜可以下床走动了。这时李大娘便亲自登门送上第三张药方:“甘草一斤,水煎当茶喝,”服完三剂药方后刘掌柜的病完全好了,身体康复了。      这年年终,李二苟休假回家,刘掌柜大办酒宴,款待二苟。宴席间,刘掌柜和儿子向二苟他求教用甘草治顽疾的医理。李二苟说:“大伯常年炮制药材,每制一药,必先尝尝,久而久之,中了百药之毒。而这甘草正好能解诸药之毒。”刘掌柜听后甚为称讃道:“你小小年纪,竟这么精通药理,真是能者为师啊!”李二苟谦虚地说:“治这种病,是我师傅教的。一年前他也曾患过此病,也是用甘草一味治好的啊!”众人听了,十分钦佩不已。      话说甘草入药已有悠久历史。早在二千多年以前,《神农本草经》中将其称为“美草”,列为药之上品。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国老”,即帝师之称。把甘草推崇为药之“帝师”,其原因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释:“诸药中甘草为君”,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甘草是解毒良药,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临床应用时,一般不起主要治疗作用,它是为帮助“君药”发挥作用,并减轻一些药物的毒副作用,使方中药同舟共济,驱除邪患。    在中医学上,甘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解毒、调和诸药性。古人称:“甘草,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虽如此,但若配伍失当,甘草则当和不和,当解不解,增药之毒,助邪肆虐。所以甘草又有药中“和事老”,这种毁誉参半的称号。  临床上应用甘草时,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生甘草有清热解 毒、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甘草能补脾益气,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作者:柳永甘草子·秋暮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你可能感兴趣的:(甘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