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 34

黄昏将一天对折,秋分将一年对折,四十岁将一生对折,我也只能在这时间的缝隙里想念你……

文/清衫

前情回顾:月是故乡明33

黄昏时分,偶然在院子里抬头,看见落日正好落到楼顶的玻璃架上,远远的望去,仿佛是人们不甘夜的来临,把太阳装在了鱼缸里。场面很温馨,甚至有些生机勃勃。如果太阳可以定格,那时间就可以留住吧?我抢先按下了快门,就像是抓住太阳的人,赢了时间。

人们什么都可以赢,唯独赢不了时间。黄昏将一天对折,立秋将一年对折,四十岁将一生对折,我也只能在这时间的缝隙里想念你。

这几天都是一日三餐,餐餐不落的做着吃,疫情的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把我从里到外都修炼成了真正的厨师。这要母亲在的时候,定是要心疼的。母亲的心思就是,你不做饭,她就心烦一直唠叨你,你刚做了两顿饭,她就心疼你想替你做。

母亲走后,我有好几个月没有给孩子们做过面食,我受不了母亲的拿手好饭被我做的并不地道的拿上桌来,我也无法看见这些熟悉的饭菜,它们总在提醒我母亲不在了。

况且在孩子们心中,面食是外婆的专利,别人是做不来的。我也确实做不来,我真正开始学着做面食,是母亲生病以后。

母亲有三个拿手好饭,炉火纯青,无人能及。排第三的是西红柿土豆丁丁饸饹面,即使不爱吃面条的孩子们都超级喜欢,每人能吃两大碗。姐弟俩会带同学回家,饸饹面是她的待客最高礼遇。感觉吃了外婆的饸饹,如同带朋友去了一趟延安一般有意思。母亲在北京的一些知青朋友,每次来家里,都提前预约要吃这个,母亲就会早早张罗,步骤必须是先和好面,然后做个小炒五花肉,肉好了盛出来装盘,特意留一些肉汤直接炒土豆,炒三分熟,倒入西红柿,西红柿出汁后,再倒入两水,熬汤,土豆越烂越好吃。

压饸饹相对比较简单,现在后悔的是当时一直用一种塑料的,手拧的压饸饹磨具,手拧的时候比较费力,这只适合三个人以内的人吃饭用,但母亲热情好客,每次一张罗就是七八张嘴,一餐下来胳膊要疼好几天。

母亲病后,我才开始研究厨房,我发现家里很多的东西都已经过时了,我一直在更换豆浆机、烤箱、空气炸锅、炒菜锅、烙饼锅和压面机,一想到母亲一口锅做出一辈子的饭来,而且各有各的味,是太不容易了。

我们现在物质过剩,做不好饭,很少从自身找问题,总是去锅碗瓢盆里要答案。仔细想想,做饭最根源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是否心甘情愿的成为这个家里做饭的那个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无米之炊也没有问题。

现在想来母亲真正开始认认真真的做饭是我怀孕以后,年轻时候她事业心重,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回家也没有充足的时间,一家四口总是凑活着吃,但她热爱生活,注重仪式,所以过年过节,家人过生日才会好好张罗一顿饭。在我记忆里,父亲很少做饭,母亲也总是抱怨。想来她是觉得一个人承担全部家务是不公平合理的,她也不甘心把自己一个人陷入到这柴米油盐里去。所以做饭时候她是有情绪的。但那时候的日子,大多是你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困难年代,孩子都嗷嗷待哺,又能怎么办呢?

可是从我怀孕以后,母亲从延安千里迢迢来北京,见我第一句话就是我这次是踏踏实实来伺候我外孙子了,我啥也不想了,心里就做饭这一件事了。于是,真的从那天开始,母亲把做饭当成了自己的工作。

母亲的第二道拿手好饭是……

你可能感兴趣的:(月是故乡明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