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秘分享——
王镜宇:
1.COPY TO CHINA.
还没有科技博客这个品类的。
2.掌握了头部流量。
诞生解决了一批对创投感兴趣的人,有一群用户。没有媒体在做这个事,但是用户需求摆在那里, 因此聚集了一个小圈子。
3.当时是根据兴趣来分发。
其中报道了6楼的一个做新闻,别人问他,你能牛的过网易?没投他,后来这个公司成了今日头条。
4.很多市场,有没有被教育。
早年的程维早年的张一鸣等,没有这个渠道与能力与资源,被关注到,也就意味着促成了一些关键交易的产生。
5. 我们是在很好的时间点,选择了一个突破口。
6. 我们没有媒体的历史束缚,框架,例如说选题等。
当年随时就发消息,没有历史遗留的包袱。
7. 我们秉承:人在哪里,用户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8. 享受到了他们第三方的红利。
时间点很重要,抢滩点。
抓住了行业大的浪潮。
9. 收到的创业要融资的需求超过VC收到的。
10. 36氪浸染在这个圈子里头。
一个行业出个风口以后,大量的VC会通过36氪的人找人。
谁写,谁能上,媒体行业那点事。
媒体行业的一些点:拿一些车马费,拿了就开除。
信奉这样的价值观:我们就是中立,不为公关服务。
11.把所有资源都投入到一个事上,就是对创业者的报道。
12.这样的气质,自以为是的个性,成为发展的基础。
有哪些跟行业的人不一样的做法:这奠定了36氪的气质。
13. 媒体行业的人的下一站:行业公关。
90%离职去了投资机构。
36氪的媒体属性,气质不一样。
14. 不收车马费建立了口碑。“有些本质的东西在里面。”
36氪有个性,不是什么东西都报道。
建立了好的行业口碑与影响力。
由需求驱动的新业务板块。
15. 基于机构的需求,做一个“募投管退”的,
从非常朴素的拉群——诞生了鲸准洞见。
16. 靠谱的投资人找到靠谱的创业者与项目。
投融资的办公难的问题,孵化是个伪命题。办公是个刚需。氪空间的雏形。
17. 虽然掌握了流量,但也错过了机会:招聘是个行业痛点。
需求太多了,基于当时的业务背景做的选择。
媒体单点突破,建立影响力,解决更多的需求,很有很多需求没有解决的。
18. 组织阶段,也只能招到这样的人。
公司的瓶颈都是CEO的瓶颈。
19. CEO是否能很快跟20级,50级的人玩,就看CEO的迭代速度。
有没有这个格局去容纳整个行业比你更牛的人。
20. 有的团队只能支撑一部分的时间。
心要仁慈,刀要快。
21. 清理公司的小白兔的员工。
22. 鲸准伴随新经济诞生。
这个行业太早了,太初期了,时机不对。
23. 目前60个HR:进人。
15年之前都没有,所有人管理都靠吼。
15年之后,公司超过100个人,需要体系,职级就开始了。
24. 第一次聊的时候,有没有针对100个人的体系;
第二次聊的时候,有没有针对300个人的体系;
。。。。
25. 中层基层,要靠体系去招。
想要重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完全独立的业务公司。
三块战略选择瞄准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三块不抱紧,每块都要足够强。
但别指望永远给你提供客户。
有协同,有合作是锦上添花,不要依赖。
26. 对外开放媒体的三个能力:
给工具类的app赋能(内容赋能):内容是新的流量来源;已经没有流量了。淘宝有没有内容之前,停留时间是三倍的差别;增加用户的停留时长;通过36氪去获客;
技术赋能:
商业赋能:能力开放给其他媒体与合作伙伴。
27. 服务性的收入,增加这块的比重。
探索新的收入模式。
跳出了媒体的圈子了,跳出了数据公司的范畴,向金融机构输出数据与系统的能力,服务于类金融机构,财富管理机构,数据提供决策依据,把他们的数据做整合与量化。
28. 数据行为数据反向给行业。
三/ IOT没那么强的联合办公。
不断组合参数,进行调优,循环式的上升。
模型的建立,是我们强有力的竞争壁垒。
下午:
一 / 冯大刚
靠上市进入平稳的状态。
下半场的机会在微信生态里面。
所有应用加起来,都不如微信一家多,不再是一个应用,而是底层的生态。
支付宝5亿,微信10亿,还有5亿人是什么人?
区块链如同97年的互联网早期。
李开复的二把手,光华。
自己预言的东西都抓不住。
这两年钱太难了。
五百多亿美金,创业者的心魔。
不尊重市场的雷军?
腾讯系与非腾讯系,巨头是一种商业常态。
积极拥抱战略投资。
我的东西与巨头的战略怎么融合在一起,
巨头提出什么战略,好好分析,如何融合在一起。
增长掩盖了很多问题,但一旦进入漫长的低迷期,就很多问题爆发了。
机会大于公司。
培训是一个开拓的方向。
项目的基本面。
淘金的,与赚淘金的人的钱。
二/ 新零售进化的关键与趋势 全昌连
把原有的东西重新做一遍。
用户的需求变化莫测,如同一个人的成长,一直在变。新的物种不断出来。
流量潮汐。
商业周期以前的十几二十年,现在就三五年。
情感的链接。
技术/资本/制度/文化。
功能消费到精神消费,解决用户的精神需求与饥渴,是最大的商业机会。
年轻用户的特点:纯粹好玩一点,都会买。
产品好,但是缺了点荷尔蒙。
有荷尔蒙的产品。
消费升级,降级还是分级?
中国市场的复杂性,人口的复杂性。
三/ saas服务:
教育市场时间太长
打哈欠没听懂。
有1亿美元的收入。
最后一年是5000万的利润。
香港流通量可以,要求没那么高,批量公司去香港上市。
有没有应用场景很重要。
外呼机器人,主动营销。数据标签越来越多。
钉钉强制沉淀的工作习惯。
售前的场景完全可以语音机器人,售后就解决不了了。
创业不能做一个精神洁癖。
前期靠差异化,后期看短板。
教育信息化学校采购意愿不高。
四/ 消费新风向
新品出来以后,旧有的东西需要被消化。
圈层在分化他们的需求。
到底是谁在使用拼多多?—— 增量与空白区域,弯道超车的机会。
一寸近,一寸金。
五/ 教育新风向
反馈周期不确定。
商业上优秀的教育产品,与优秀的教育产品有什么区别?
1/ 风投的最爱:与考试强相关,反馈周期短且确定,刚需,高频,可以规模化;
2/ 市场分散,没有刚需,付费意愿不强,衡量标准模糊,市场割裂;
keep的问题是什么?
同伴环境没有,测试考核等都有问题。
在线教育与知识付费不断融合。
编程作为一种基础预言,客户预期明确。
需要终身教育/需要某种技能教育等等,可能并不是准确的描述方式,那只是更复杂的需求的一部分,离开场景/单纯地学习某种知识说实话是件无聊的事,上面这些例子都不只是在提供单一的知识传授服务。
恰恰相反,他们能够照顾到用户在经历人生某个特殊阶段时的情绪变化/能够照顾到用户在身体力行地实践某些新知识时候的担忧和不安,能够关注到职场人时代焦虑背后的对亲密人际关系和新鲜社交血液的渴望
信任完全来自口碑。
教育公司特别需要的东西:转介绍率与美誉度,循环。
品牌与美誉度是任何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幼儿园教学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红黄蓝在运营管理上出了问题。
成功点:咨询行业出身的,全流程都做深度访谈,园长老师家长痛点都是什么?
给老师加重了负担,从整个体验来说,以使用者为核心,真的给大家带来作用。项目失败在:定制项目很难推广。
而不是60%的服务于大众的通用层。
创新来自于跨行业的复制。
·吴甘沙《智能驾驶的终局,格局和路径》
下午:投资人角度
V- Five 学习速度快,学习能力强。三年商业模式变很多次,不断试错,转型成为saas公司。
太多的人要找你干嘛?
再往后走,会演变成为什么?谁都不知道,前面的投石试错。
演化速度非常快。
分解工作是否能够极其标准化,成本低,自动化。
分解工作与货架排布要花大量的精力在里面。
数据量不够,完全不够。
大量数据,很标准的东西才能智能化?
早期收集大量行业标准,把它数据化,
掌握经济模型,数据模型,进一步优化模型。
1. 搂资源;
2.调数学模型。
管理过程编程数据过程;
地产化。
购买数据,
你了解一个妈妈,只是垂直地了解?
你不全面了解。
数据维度尽量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