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

程春慧


一、课标要求


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要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了解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


要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在默读和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


学生在钻研文本,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二、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孔乙己》是九下第二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小说。本单元为小说单元,题材多样,意蕴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读来令人难忘。教学重点的共性是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还要学习欣赏小说的语言,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本文是鲁迅发表于1919年的一篇短篇小说,是一篇代表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艺术最高水平的写人的杰作,是鲁迅本人很喜欢的一篇小说。小说通过对孔乙己的几个悲惨生活片段的描写叙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社会末期备受科举制度摧残和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实质上的腐朽。本文共安排三课时。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小说学习基础,学生在九上学过了《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等名家名作。了解了小说三要素,基本能在梳理情节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小说的叙事手法,尝试分析人物形象;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初步理解小说主题。《孔乙己》是一篇典型的写人小说,同《故乡》一样,选自小说集《呐喊》。对于此类小说,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但大部分学生还处于浅层的阅读阶段,对小说的主题、社会意义缺少多元化的挖掘与认识,需要在教师的点拨下不断阅读文本,从而深化阅读感受,不仅要吸收小说展示出来的人生经验,更要理解典型作品、典型人物身上折射出来的社会现象。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能变换视角讲故事,体会小伙计“我”的叙事好处。


2.梳理人物,说出谁在“看”,理解“看”与“被看”的构思巧处。


3.自选角度,用给定的句式说自己的阅读理解,欣赏“人物出场前”铺垫妙处。


学习重点:变换视角讲故事,欣赏小伙计“我”的叙事好处。


学习难点:划分人群看世态,体会小说“看与被看”的构思妙处。


二、 学习环节


(一)导入新课


1. 看课文插图,说说谁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助读资料。


3.出示三个学习任务。


(二)环节一:积累文常与生字词


1.作者名片:鲁迅。


2.了解背景: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杂志,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一篇反封建主义的小说力作。


3.识记重点字词


(三)环节二:你说,他说,小伙计说——谁说最好?


1.默读课文,结合语句,找出讲故事的人。


2.尝试以掌柜、酒客、邻居孩子的视角讲故事


(四)环节三:你看,他看,众人看——“看”出了什么?


1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小说写了哪些人?谁在“看”与“被看”?看出了什么?


(五)环节四:你读,我读,大家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1.以“人物出场”为依据,文章可分为哪两部分?


2.细读1-3段,自读批注多角度说话。


从(作用,内容、方式···)看,这一部分写出了···


三、达标检测


评价任务1:学生能掌握关于鲁迅的文学常识、掌握“侍候”“绰号”“惋惜”“不屑置辩”“荤菜”等词的音、形、义。


评价任务2:学生能在选定视角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评价任务3:学生能在梳理人物的基础上,用给定句式说出自己的


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一、 学习目标


1.小组合作,能从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等角度,分析孔乙己性格特点。


2.找出文中不同表情,不同心态的“笑”,体会“笑”的用意。


学习重点:学习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学习难点:学习“以笑写悲”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深意。


二、 学习环节


(一)导入新课


鲁迅自己评价《孔乙己》一文“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的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的作风”。这节课我们对“人物出场后”内容进行梳理。


(二)环节一:你评,我评,大家评——评评孔乙己的性格


1.默读课文,任选一个角度,小组合作,说说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角度一:“外貌”的变化


角度二:“手”的特写


角度三:脸色神态的变化


角度四:言语的意味


(三)环节二:你笑,他笑,大家笑——都在笑什么?


1. 小说多次写到人们的“笑”,找出具体语句,看看人们每次都是为什么而笑的。作者用“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教师小结:各种不同表情,不同心态的“笑”,表现了人们的麻木不仁河冷酷无情。“笑”贯穿全文,既是对孔乙己性格的批判,也是对社会的冷酷的人们冷酷、残忍、可怕、可憎、麻木的批判。同时全文悲剧的内容在喜剧的气氛中进行,以笑写悲,更增加了故事的悲剧色彩。


三、 达标检测


评价任务1:学生能从文本中找出关于孔乙己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从具体的词句中分析其性格特征。如:“排”“敲”“伸开”“罩”“摸”“走”六个动词,表现了孔乙己炫耀、不欠帐、自命清高、卖弄、热心、吝啬、孩子气、没钱、自卑、潦倒的性格特征,“手”的动作特写写出了他行为、心理、情感、境遇的变化。


评价任务2:学生能从文中找出不同人“笑”的语句,说出人们为什么而笑。


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角色演读“众酒客”“掌柜”与孔乙己的对话部分,了解看客心态。


2.拓展阅读《示众》,体悟鲁迅塑造众多看客的用意。


学习重难点:了解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体会作者对腐朽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社会的批判,学会善待弱势群体。


二、 学习环节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鲁迅本人很喜欢的一篇小说《孔乙己》,昨天我们在梳理情节的基础上,从4个角度分析了主人公孔乙己的人物形象,那么老师想知道,读了课文,你们看到一个怎样的孔乙己?


鲁迅写这样一篇文章难道只是想告诉我们孔乙己是这样一个人吗?有什么用意?


(二)环节一:酒客的“看”


1.众酒客是用怎样的眼光来看孔乙己的?(角色扮演朗读4段、6段)


教师总结:众酒客的五句话不仅嘲笑孔乙己偷东西被打,还笑他考不中秀才,一步步瓦解了孔乙己在众人面前的尊严。看到酒客们玩弄孔乙己,想到了鲁迅在《猫·狗·鼠》:“猫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


(三)环节二:掌柜的“看”


1.刚才我们看到一群酒客在赏玩孔乙己的痛苦,看不清他们的具体面孔,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是在文章结尾,却对其中一个进行了详细描写?


2.掌柜看孔乙己的眼光和众酒客有什么不同?(同桌互读11段)


3.看客们的所作所为对文中的哪些人造成了伤害或影响?


(四)环节三:读者与鲁迅的“看”


1.拓展阅读《出示》,思考:鲁迅的看和文中众人的看一样吗?


在中国,尤其是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于高兴的人尽有,肯伸手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


——鲁迅《南腔北调集·经验》1933


教师语言:鲁迅在多年前谈到中国国民性改造时说:当时中国人最缺乏诚与爱,因为缺乏诚与爱,社会上就出现了幸灾乐祸的看客,冷眼旁观的看客,恶言相向的看客。这些看客们的本意可能并不是希望别人死去,但言行却在无形中给别人造成了伤害,甚至导致了死亡。现在的社会像孔乙己这样的人是越来越少了,但冷漠的看客还时有存在。作为中学生,面对弱者,面对他人的不幸,我们在肃然不笑伸手相助的同时,还要用诚与爱融化看客们的冷漠,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社会才有希望。


三、 达标检测


评价任务1:学生能从文本中找出关于酒客、掌柜与孔乙己对话的部分,在朗读中揣摩“叫道”“ 高声嚷道”等词语的表达效果,读出掌柜对孔乙己的赏玩、冷漠、利用。


评价任务2: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初步理解鲁迅笔下形形色色的看客形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孔乙己教学教学设计)